第813章 教书育人,科教兴邦!(2/2)

“我们大明朝廷现在兴办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更多有独立思考的学生,要让学生们有个性有爱好,真正的认识到人文的重要性。”

“学生们的成绩是次要的,身体健康和品德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要跟上,体育教育要跟上,兴趣教育要追上!”

“切勿为了一些考试而压抑学生们的天性,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最没有压力的时代,我们要把这些时光还给学生,多举办一些兴趣教育,让学生们多方面的发展!”

“教书育人才是本质,我始终认为我们这些教育者不能脱离这个范畴!”

文樵语重心长的叮嘱着在场的所有人,他非常的赞同朱铭轩为教育提出的口号——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在其四年的教育任期里,文樵也是践行了当初入职的宣誓,带领着教育届的官员们四处考察改进大明帝国的教育制度。

当复兴小学的夏季运动会结束后,文樵也被李爱光带到了大教室中,请他站在讲台给学生和家长们讲些话。

走上讲台的文樵没有发言,他只是拿起粉笔在身后的那张黑板上写下了几行字,在写完字后的文樵扭头看着可爱的学生们。

“诸君,这是我们第一次的见面!”

“我承蒙李爱光校长的嘱托来给大家讲几句话!”

没有一点官员架子的文樵向着台下的那些学生和家长们鞠躬示意,他的举动迎来了雷鸣般的掌声。

文樵目光所到之处都是鼓掌的学生和家长,他能看得出这些人都是真诚的,没有一丝的表演。

“我们大家都是大明人!”

“我们都知道我们东方文明几千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我们的文明不断的进步,我们的国家不断的发展。”

“我们数代人通过努力让我们的文明,让我们的国家再次屹立在世界之巅,实现了千国进贡,万国来朝的伟大局面!”

“我们的民族是仁爱的,我们的国家从以前到未来都是一等的!”

“你们这些学生就是我们东方文明的接班人,我们大明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当我们这辈人老了,你们就是我们的脊梁,我们的顶梁柱!”

“趁着我们还没有老,我们这代人会把阻挡你们的障碍全部清除,让你们接管一个新的大明,新的世界,新的秩序!”

“请诸君为东方文明的繁荣昌盛,为我们国家长盛不衰而读书!”

...........

1821年6月10日,大明帝国西苑皇宫,陪同自己儿子玩耍的朱铭轩看到了刊登文樵发言的报纸。

“嗯!讲的真不错,不得不说文樵先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在铁路部的时候就把我们大明的铁路里程翻了一倍,现在到教育部任职后又开始深入基层抓教育了!”

朱铭轩看着报纸自言自语道。

或许是自己选好了臣子,在这十多年以来他过的都很轻松。

无论是当时的汉王府还是到现在的大明朝廷里面都有一群能臣。

能臣办事不用他操心,还能体贴百姓们生活,让大明朝廷在民间的形象更上一层楼。

“子卿!你看看,这最新的报纸,可让文樵在南方风光了,十几家报纸都报道了他在学校的发言!”

朱铭轩将手中一打报纸递给了正在溜着狼狗的杨子卿。

将狼狗拴在树上的杨子卿接过报纸看了起来。

“诶呦!还真是!”

“陛下您要到南方考察吗?我听说首相也开始去北方考察教育了!”

“您也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没有在公众面前露过脸了,不如到给您喊来几家报社,您也发表一些演讲?”

杨子卿嘿嘿的看着躺在草坪上享受阳光的朱铭轩,听到这话的朱铭轩忍不住把放在嘴边的狗尾巴草给吐了出来。

“不了不了,不抢他俩的风头,朕到民间就得低点,太高调的话没法知道底下到底什么情况!”

“演讲也不至于,朕前几年发表过不少讲话了,最近也没有事情需要朕提振国民士气!”

“不过朕也有意再去基层逛逛,在这皇宫里待的都发霉了,天天得教导皇子的学业。”

“你说上了小学的孩子怎么会那么调皮?快要把朕气晕了!”

朱铭轩看着正和狗子打闹的儿子,忍不住的跟杨子卿吐槽道。

现在他的儿子朱钦仁有6岁了,已经变的非常调皮。

整天缠着他和妻子李诗雅,问问这个问问那个。

“诶!陛下,皇子调皮活泼可是好事,证明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以后可以把皇子送到军队中历练历练,让他稳重一些!”

杨子卿笑呵呵的跟朱铭轩说道。

“得,别安慰朕了!你家是女儿,是淑女,自然不知道儿子的调皮!”

“说点正事,朕问你现在我们大明帝国农业部和农协会给农民们种地的补贴是多少,有没有统一的标准?”

朱铭轩话锋一转,询问起大明帝国农业补助的问题。

即使现在大明帝国在大力发展工业,农业的重要性已经大不如前,但心系广大农民的朱铭轩知道,大明的根子还是农民。

“农业补贴?陛下容臣想想,我记得前几天秘书处还收到了农业部的报表,他们最近组织在农民们收割麦子呢!”

猛然被问农业补贴的杨子卿有些回答不上来,他最近的重心都放在工业问题上了。

“你去找找报表,朕想听听农业数据!”

“是!”

得到命令的杨子卿顺着皇宫里的小路到达了停车场,他的公文包就放在汽车里,里面有农业数据的报表。

在拿到报表后,杨子卿先是看了几眼,随后就一路小跑到后花园。

“陛下,臣回来了!”

“我看了一下农业报表,农业部的汇报说是农业补贴大概是10%,也就是农民年靠种地年收入的10%。”

“如果一家农户一年通过农业种植得到了200块钱,那么农业部和当地财政将会给农民补贴20块。”

杨子卿双手捧着农业报表给朱铭轩汇报道。

“嗯!一年10%的农业补贴金会不会有点太少?”

“我们农民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但是跟时代发展相比,他们的生活和收入还是不太行的!”

朱铭轩感觉农业部对农民们的资金补贴还是有点少。

根据他上辈子的了解,一般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金大概是占农民收入的25%以上,最多的是34%。

靠着农业补贴,农民的收入能和蓝领工人持平。

“10%的农业补贴其实不算是太少了,世界上还没有那个国家的农民能够享受这样的补贴!”

“如果陛下感觉到有点少的话,我们可以逐年提高农业补贴金,等到明年春耕的时候向百姓们宣布上调农业补贴金!”

“只要我们经济发展一直向前,我们就能有更多的钱补贴农业发展!”

杨子卿看出来了朱铭轩感觉农民生活过的还是有些苦,想要上调农业补贴金的心思。

“嗯!朕感觉我们大明的农民为我们付出了太多,我们从前没有好好的对待他们!”

“趁着现在我们大明朝廷有钱,能弥补一些是一些吧!”

“朕相信农民也是将心比心的,他们也会知道和我们大明朝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朱铭轩点点头没有否认杨子卿的想法,要提高农业补偿金也是得慢慢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