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一次较量(2/2)

而卢植把重点放在了延津地区,延津把控着黄河水路,一支大军若想进攻,后勤是绝对不能断的。

黄巾军打不下延津,水道就不能为其所用,不能为其所用,就坚持不到打到虎牢。

try{ggauto();} catch(ex){}

原本说是有100多万后备兵员,多派三个人上战场,就多一车的口粮,需要送到前线。

汉朝早就对黄巾军进行了,贸易封锁,物资装备两个选择,要么抢,要么做。

运粮这个事吧,一个人运的粮食,算来回趟两个人吃,路上消耗巨大。需要借助畜力的帮助。

汉家三杰,麾下更是能臣众多,后勤能力也没多优秀,但胜过太平军无数。

你说他们之间互相对比,能力差那就是相对的说法,但素质差,但不代表是笨和傻,只知道列阵,杀敌,放箭……

拿不走的,武器铠甲是要销毁的,打运粮队,看到畜牲是要宰杀的,人是要杀的,物资是要毁的。

古代打仗更是如此,打的就是后勤。你后勤准备或者抗压能力不行,要么战士在前饿肚子,要么战事之后,没有粮食吃,军队要么兵变,要么如同一帮流民。

后方的民众为了给黄巾军送粮食,不少人枉死在了路上。

而黄巾军,庞大而杂乱。也并不能规范每一个人的行为,今天他摆个上官的架子,明天扮作土匪劫你的道。

这无疑是败坏自己名望的,张角随着势力的庞大,站的越来越高了,视野也大多放在了势力内部。

就连上层,如同黄巢、洪秀全、项燕……也意识不到,内部缺少管理,时间慢慢过去,行为渐渐脱离轨道。

忘记了当初追随的目的,发出的慷慨陈词。人已经开始逐渐腐化,开始沉迷在各自的理想与欲望中。

张角还没死,仅仅是身体不好,吐了几口血。

但别有用心者早已出现,都顾着自己的小心思了,谁还会为了太平而奋斗?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愈加放纵的黄巾军也逐渐成为了失道者。

正如之后,某人总结的一样,天下百姓并不是都支持黄巾的,而大家族会疯狂反扑,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

(黄巾军开始走下坡路,但这是一场值得尊敬的起义。但把教义定为指导方略的事情,这并不正确。或许起义终将失败,但来自底层人民的怒吼,即使万般困难,也把这个腐朽的时代敲到了病危。)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杜牧)

一场小战结束。

张宝先是探查了一下人数,得知比自己多后,很理智的,没有选择恋战,以极快的速度后撤。

当徐勣,去张宝营寨前,求战的时候,他却连夜后撤了几十里,趁着夜色掩护,一溜烟跑没影了。

“此方虽有地势之险,不便行军,不也不利于大军列阵,寻常人怎会挑此处行军作战?张宝这一跑,恰恰是诈败诱敌之计。”蔡泽摸了摸胡须,点破道

好友蔡泽大概意思就是,敌方情况不明,而且这里的地势,连我们都还没有,完全熟悉,敌方却不战而逃,这不奇怪吗?

这个时候,虞诩也接着道:“敌军见此计不成,下次必然携大军而来,我们不如早做准备。那些隐蔽凹陷处,正好挖些陷坑,再搜集木头,削成尖桩,敲入那陷坑的土中。”

“再在那些草丛撒上铁蒺藜,顺便占据附近的土坡,修上鹿角,将这里的地势利用起来,设下埋伏陷阱,以逸待劳,敌方必然受其重挫。”

徐勣听后,觉得很好,非常的清晰有理,当即下令命人执行,才把折家二将,派去作为修筑指导与监督官。

待到徐勣商理完后,秦稷的大军才刚刚到达。开始陆续扎营,后面的骑兵部队,徐勣也没见过,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异常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