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百万(1/2)
身为天下万民之一,为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谋事,集结能集结的力量,打破这苦寒黑暗之世。谋求新的太平,他是整个太平军精神象征兼领袖张角。
纵然他在起义之前,以符水,“圣、贤、长生”忽悠众人,在内部中掺加了教派气息,以教义作为大义,为其卖命。
但不可否认的是,天下百姓确实活不下去了,纸烧成了灰掺杂在药草水里,属实是作用不大。
当今的达官显贵,不在乎天下人的死活,填不饱肚子还有劳役之苦,流民遍地,大灾之年而不见粱米。
而张角讲述的那个太平社会,太过美好。大灾之下,人心变动。恰恰是他们最想要的向往。
即使是画饼,罪在自己,错不偏张角。
再加上,抄家确实给了他们吃的东西,吃起来就是,凡间仙品,之后应该还能带来更多。
这一个命令下去,天下为之而动。
兖州战场的卢植,一时压力山大,加上天气逐渐入冬,只是下令派人拖拽树枝鼓起烟尘,竖起大旗虚张声势,做出一副进攻的状态。
但实际上其实是瞒天过海,吸引了黄巢的注意力,黄巢要是来打来就收兵回城,明天再来,反复数次,一直反应不过来,自己便趁机遁出生门。
黄巢也收到大贤良师,将要攻打洛阳的消息,害怕战败责罚,又恐其生变,索性加固营垒,造好更多的帐篷,最后又在兖州散出队伍,四处劫掠,为大军集结粮草。
“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
卢植尽可能多的把兖州的军队召集而来,陈王刘宠也尽可能多的带走物资,最后一把火,府库金银为之一空。
并将所有的兵力重点防御在,濮阳,白马,酸枣,离狐四处要地,又费尽心思搞来船只,配合巡河卫队,保证白马渡口的的安全,以接应河北的朱儁。
黄巾军百万之众,其中的动静震天撼地,大到皇家,小到市井中原大地无人不知。
汉灵帝听到此处,将党禁之策全部废除,命令何进,将驻守洛阳的五营禁军,向着虎牢关移动一些。
又询问各家可用之人,无一例外全都人统统录用授官,收入军队。随着汉灵帝一批又一批地从府库中拿出金银财宝,进行激励。
这些世家大族,不仅有资源有人脉,同时,家风严谨,学识经典一脉相传,家里有钱有粮,在自家祖地名望过人,而且家家有私兵护卫,九州门生遍地。
汉灵帝不得不再一次拉下脸,毕竟黄巾军那么多人,他身边的宦官给他传递文书,说是其中有一部分黄巾军。
起初食不果腹,木棍草叉,身不披甲,但打起架来悍不畏死,口中念叨,“为了太平,成就圣贤。”
要不是白纸黑字的送到眼前,刘宏简直难以相信。
自称种民,斩妖除害,灭恶积善。父兄歼噎,子弟群起。
皇甫嵩和项燕的攻守战,也已经结束。
项燕缺乏更好的攻城手段,人力不足,再加上气温渐寒,一个月内肯定拿不下内外城池。
于情考量,趁皇甫嵩缩在城内之时,下令撤军,又将自己手下的军队分出一半去接应项羽。
项燕的队伍,从豫州出来几乎换了一批新的,皇甫嵩带来的军队是汉家除亲卫禁军以外,能凑出最好的一批军士。
皇甫嵩部分能力可能略逊于项燕,但打仗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这样与皇甫嵩一比还是相差太多。
借兖州势突破洛阳,擒拿狗皇帝,改了他的汉家刘姓,当初的豪言,似乎成了吹嘘。
而在豫州
不走寻常路的萧骏,穿插突击,把自己的军队搞了个风尘仆仆。
先是埋锅造饭,让大军恢复体力。
找来能领路的当地人,带着一些将领,混到城中,里应外合。全军隐蔽在山林中静默休整,待到夜里,再谈进攻。
萧骏吩咐下去,命令先锋将折可适,右军将领刘黑闼各带兵一万进行进攻。
要交代的事情其实非常少,无非就那几样,不要贪功冒进,要有计划的进攻,要管理好军队,切忌屠掠之事。
进攻要快,配合要巧,管理要好。
刘黑闼与折可适应声而去,到了营中点出士卒。
折可适很冷静的阐述道:“南门近,北门远,西门险,东门没有人怕是有埋伏。”
刘黑闼应了一声作为回应:“知道了,北门。”
折可适留下一句:“行,南门。”便回到自己的先锋军中。
折可适戴好铁盔,提上长缨,带着骑兵步兵,摆出速胜之势强攻南门,吸引火力。
刘黑闼隐匿行踪,带军急行,摸到南门之下,配合内应完成任务,火速冲入内府拿下城池。
弯月高悬,寒风呼呼。
折可适挺枪跃马,敲动战鼓,让阵中多举火把,整个军队的嘈杂之音好似动地而来,黑夜中的火光更加显眼。
城内的黄巾军,匆忙通报首将,众多黄巾军士兵猛然惊醒,一瞬间,出现骚动,匆忙的拿起随手武器奔向城头。
城内,响应者听到动静,带着提前布置在城内的接引人,摸出早已准备好的刀剑弓矢,披着夜行衣,摸上北门,将那些还处在迷糊之中士兵袭杀。
经过指认,先用弓箭射死长官,趁着混乱,用箭雨压制那些冲锋的黄巾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