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东汉评论(2/2)
你以为呢?以及,纠正一下3楼,不是太监,是太监的侄子瞧上了太守的女儿,这个侄子托他太监叔叔的福,当时是县令来着。
哦哦,我写错了。这件事情事发以后,这个侄子的上司是个秉公执法的人,把这个侄子杀了弃市,但是他的太监叔叔还在宫里面,于是就跟皇帝告状,皇帝就把这个上司送去劳改了,应该是汉桓帝
……太惨了,能当太守或者县令上司的人怎么着家里面都有点力量,自己也有点人脉,结果却是这么个下场,老百姓过得有多惨简直不敢想
要不然大家能愿意起义?普通百姓能活着其实就不会愿意打破现有局面的,哪怕是那种苟延残喘地活着
那要是东汉的这一系列政斗里面士人获胜了会怎么样?
你是说朝堂上吗?朝堂上的话,要不就是后来的门阀士族,要不就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呗,士人当然是不可能放弃掌权的
那老百姓呢?
那不知道,更好或者更坏都有可能。本来地主豪强就已经让一部分百姓反抗了,变成门阀士族以后,他们肯定有更多的地,到时候老百姓的空间就更小了;至于说变好,那就是看看他们争斗完了之后能不能让百姓喝上一点汤
反正士人整体还是要比太监要脸面的。要脸的话,有时候就能对百姓好一点,当然他们也可能暗中把一切其他声音都处理掉,然后面子上就又是干干净净的了。但到底应该还是要比太监(大部分太监)要好吧
……】
“太监果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有人愤愤道。
小城镇里面,当然接触不到什么太监不太监,不论是普通的还是有权有势的,但是关于太监的恶名却是流传已久。
——这个恶名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内容,大都是大而化之的“太监胡作非为”“太监灭人满门”“太监残害忠良,当年某某官员忠心耿耿一心为民,结果就被嚣张跋扈一手遮天的大太监给搞死了”……
但这些,已经足够在百姓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并且根深蒂固。
此时此刻,这些“神迹”中对太监的评述,则是进一步让百姓们觉得自己的认知果然是正确的!
“那什么好太监你有听说过吗?”一个男子问自己的朋友,他这个朋友是一个消息灵通见识广泛的人——至少比他消息灵通。
他的同伴摇头晃脑,作读书人模样:“还是有的吧,比如那个蔡伦——我知道你不知道,汉朝的时候,这个太监改良了造纸术呢!”
更多的,这个同伴其实也不知道,但这一个内容就已经足以让他在自己朋友面前说上几句了。
“造纸术!”果不其然,这个消息深深震惊到了男子。
那可是纸,那么昂贵的、富有意义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读书人在用——而一个东西,只要牵扯上读书人,就会完全不同,身价翻倍不说,还能够变得非常有格调。
而纸,这个读书人必不可缺的东西,其价值更是不同于寻常之物;关于造纸的技术,也都被朝廷和一些权贵所垄断,根本不是大部分人能够接触到的。
而一个太监,居然能够和造纸术联系到一起——这如何不让人惊讶?
“这可和一般的太监不一样啊……”男子喃喃。
他的同伴笑道:“那可是造纸术,这种太监怎么可能和一般的太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