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题本(2/2)

为什么不给工部?

大概是工部的活都是大项目,出品太粗糙,产钳这等精细活,他们来不了。

内务府的内造办集中了全国,几乎所有的技艺高超的匠人。由内造办承造,品质有保证。

还有就是,内造办管理严格,账目清晰。

尤其是最近,内务府慎刑司新换了郎中,才二十六岁,名叫曹寅。

刚上任就查出两起匠人以次充好,偷盗物料的案子,还有几起太监偷盗案,宫女被诬陷案。

三个月不到,已经有人叫他“白面阎王”了。

二、由户部负责和理藩院负责推广。

现统计全国,包括关内、关外、科尔沁蒙古,各省地区的接生人员的数量。

报回京城后,按各县,各旗所报人数,配给产钳。

三、由詹事府负责记录产钳使用方法,尽快成册刊印,随产钳一并下发。

……

头期由户部出银十万两,一年内,打造产钳四千套。

从皇城八旗开始配给。

如无错处,继续配给关外旗人和各地满城,还有科尔沁各旗旗主王爷府。

最后才是民人,不论是满蒙汉,都排在最后。

……

胤礽心中叹口气,果然如此。

也是没办法的事,自己说了不算。

不过,总算有希望了,慢慢来,早晚要推到全天下。

“汗阿玛,儿子看完了。”

胤礽合上题本,双手捧给康熙。

“可有说法?”

“有。”

“哦?说来听听。”

康熙来了兴趣。

“题本上其实已经议的很全了,儿子这算是拾遗补缺,如有错处,请汗阿玛与诸位臣工指正……”

“……产钳一定要用纯银,绝不可掺杂铅铜锡之类杂金,以免伤及产妇和婴儿。”

“嗯,有理,此事由曹寅着人盯着。”

康熙点头。

“产钳把手处,最明显的地方,儿子想印上额涅的像,画简单点就好,再加上‘仁孝皇后’字样……”

“……儿子那里已经画好样子,内务府随时过去取。”

“正该如此。”

产钳的推广,就是胤礽想要纪念生母才有的后续。

康熙看了一眼高士奇,他已经开始在记录了。

“……还要在把手的阴面,印上工匠编号,制造日期,方便追责……”

“……最后,儿子有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有何不可,讲。”

康熙鼓励的看着胤礽。

“其实,儿子觉得,可以拿出一部分产钳发卖。用盈余的银钱,再补贴回户部或者内务府。”

“哦?”

康熙觉得诧异,产钳这种东西,也就接生婆才能用,其他人也不会用,谁会买?还能盈余?

五位大臣也纳闷,都看着胤礽。

“阿玛,您想,产钳是用来救人命的……”

“……推广开来后,到产妇家里来的收生嬷嬷那里都有一套……”

“……但是,谁能保证她手里的那一套不是坏的呢……”

“……朝廷肯定不会故意给她们配坏的产钳,要定期检查,坏了的话,或更换,或追责……”

“……但是万一呢?刚好到产妇家,产钳却不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