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迁海(2/2)

而且,百姓心中的伤口,两个民族之间的裂痕,三百年多年后也没有愈合。

“洗不白的,无论如何也别想洗白……”

每次看舆图,想到这一段,胤礽心中都会长叹口气。

作为满清鞑子小酋长的他,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无力改变,只能在心里对自己说,对百姓好点。

再好点。

因为从郑氏集团的降将那里,了解到对日贸易的利润,康熙早就决定开口通商。

最近一段时间,内务府和户部经常到乾清宫,同康熙商议在宁波和漳州开口通商日本之事。

实际已经基本敲定了,下个月可能就要实施。

如果实施顺利的话,后面还有江口岸、粤口岸,也就是上海和广东,两个口岸在等着开通。

一旦四口通商开始,肯定会有外国船来做贸易,到时候可以找人去看看,或者直接买一艘。

或者干脆自己去看。

只能去粤海关。

四个口岸中,只有广东口岸对南洋和西洋做贸易,其他三口都是对日本。

消息传到南洋,等外商带着货到广东,怎么也得两年多以后。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马上就要打响了,赶不及了啊。

胤礽心里有点着急。

“现在的澳门一直有葡萄牙人在,是不是找人去买一艘盖伦船?”

不过就这么一想。

海船是葡萄牙人赚钱的利器,而且造船技术也是各国技术保密的一种,你有钱他们也不一定卖。

何况,他胤礽也没钱。

堂堂大清国太子,没钱?骗谁去?

真没有。

现在亲王的俸禄,一年是一万两,禄米一万石。

太子地位比亲王还高,那俸禄不得更高?

也没错。

太子俸禄,一年是一万两千两,禄米一万两千石。

却不是现在,得等太子入朝以后。

什么时候入朝?十五岁。

胤礽现在领的是皇子月例。

他拿的是,最高级别的皇子月例,每月一千两,与皇后同例。无禄米,也没有庄子,铺子,户下人口。

够用么?

够。

吃的是御膳房负责,穿的,用的都是是内务府负责,也用不着上街去买东西。

毓庆宫的属人,要么归内务府,要么归詹事府,各有各的月钱俸禄,用不着找他开销。

衣食住行都用不着花钱。

攒下了么?

没有。

胤礽手里的银子都花在哪里了?

过年过节,过寿过生日,给长辈,兄弟,姐妹的节礼。

平日宫里太监属人的赏赐。

虽然,他日常写字用的纸,笔,看的书,按章程,内务府给记账,康熙给签字报销。

但是,这几年他“作”的那些东西,可要他自己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