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形势逆转(2/2)
try{ggauto();} catch(ex){}
“上言殿下旦释甲,谒孝陵,暮即旋师”,薛嵓战战兢兢地将旨意传达给朱棣。
这样强硬的要求,朱棣不可能答应。
“嚄,是不可绐三尺儿”。
朱棣愤而斥责道,这样的话,连三尺小儿都骗不过。
薛嵓惶惧不安,无言以对。
燕王左右见状,拔刀欲砍,被朱棣拦下。
薛嵓没能完成任务,回到京师照实讲述所见所闻,燕军将士生龙活虎,奋勇争先,斗志昂扬,遭到方孝孺指责,并被贬去广西。
薛嵓走后不久,盛庸、平安、吴杰派兵袭扰燕兵粮道。
朱棣派指挥武胜携带书信去京师,信里毫不客气地指出,盛庸等人不肯罢兵,必有主使。
在方孝孺的劝说下,建文帝下令将武胜抓捕下狱。
和谈破裂,朱棣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派兵袭击盛庸饷道。
李远率六千精兵,换上朝廷军士的甲胄,放火焚烧盛庸运粮船,数百万石粮草化为灰烬。
消息传来,京师震恐。
德州粮食缺乏,陷入困境。
此后长约半年的时间里,辽东和北方寨堡的兵马,纷纷出击,牵制燕军无暇南顾。
朱棣不得不分兵与之周旋。
彰德、尾尖寨等地朝廷兵马不断派兵袭击燕军粮道。
朱棣大怒,派精兵猛攻彰德。
彰德守将赵清眼看支撑不住,忙派人去见朱棣,“殿下至京师日,但以二指许帖召臣,臣不敢不至,今未敢也”。
赵清的表态,颇值得玩味。
只要朱棣到京师即位,若有旨意,赵清不敢不从。
言外之意,赵清忠于皇帝,却并不在意谁是皇帝。
倘若朱棣坐上龙椅,赵清照样忠心耿耿。
或许,赵清的心态代表了当时许多武将真实的想法。
此类将领,朱棣自然不愿与之为敌,转而攻打尾尖寨。
建文帝又让平安率辽东兵马趁虚进攻北平,朱棣只得分兵回援。
山西兵马在房昭带领下,进入紫荆光,在峨眉山中结寨堡群,以西水寨为首,据险邀击,频频出兵,令朱棣颇为头疼,不得不花费大量兵力应对,足足用了两个月时间,才攻破西水寨。
建文三年十一月,蒙古鞑靼部落首领派遣使者来见燕王,表示愿意出兵,帮忙牵制辽东兵马。
辽东兵缺乏良马,不是鞑靼的对手。
从此,朱棣再也无需担忧辽东兵进窥北平,威胁其后方。
建文帝及其团队的各种出招,全被朱棣逐一化解。
战场上处于下风,方孝孺为建文帝想出另一条妙计,离间燕王与燕世子之间的父子关系。
朱高煦对世子之位的觊觎由来已久,经常在朱棣面前构陷兄长,说朱高炽心向朝廷,与朱允炆关系亲近。
燕王长子和次子之间的矛盾,很快被方孝孺注意到,并加以利用。
建文帝派人带着书信去北平找朱高炽,信中承诺封朱高炽为燕王,条件当然是为朝廷效力。
那么,朱高炽会不会反水呢?
建文帝的使者一到北平,收过朱高煦好处的宦官黄俨,便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传给转战于河北、山东一带的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