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师徒缘断,不如归去(1/2)
姚广孝闻言一愣,朱元璋提出来的问题,超出了他的预料。
张异与皇帝之间的选择?
当朱元璋将张异和自己摆在对立面的时候,姚广孝已经明白了什么?
老朱见他久久不回,冷眼看着。
姚广孝想了一下,跪在地上说道:
“臣与师父的缘分,也是陛下所赐,臣自然是陛下的人!”
不管他所言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朱元璋听进去了。
他对姚广孝的回答,十分满意。
“有你这句话,朕以后会重用于你!
朕问你,张异交给你的东西,你可有把握推行?”
姚广孝想了一下,说:
“可!”
“那朕再问你,朕从地道出宫那日,你为什么会知道地道出口在那里?”
揭开了王朝开始衰败的开始,朱元璋没想到,他如此努力的制定各种祖训,就是希望大明的江山,能延续许久。
可你们若是造反,或者用别的手段对付陛下,大家终归还会留着一份情面。
封建社会,所谓的律法,不过是皇帝的一念之间。
“先生,权力的丧失,已经是无可避免。
等到他们走后,宋濂才从装睡的状态醒过来。
忠君爱国,乃是臣子本分。
十年离家,如今再度回归,身边能剩下来的朋友,竟然也只有眼前人。
张异其实隐约暗示了一个问题,就是君王不能轻易去改变自己制定的法律。
好在圣学根基不断,我们也不算愧对先贤。”
尤其刘基隐约知道,张异入狱,还是因为替自己求情。
都不配在这个问题上指责陛下。
不过胡惟庸说过的话,还在他脑海中盘旋。
“夫子不想死了?”
因为程朱之学,就是不可忤逆的圣言,哪怕是提出些许质疑,都是大逆不道。
如何制定合理的反腐制度,如何执行。
大家还不是坚强的繁衍着?
但不管多好的制度,终归还是要有人执行!
一炷香后,
张异已经跪在御书房中。
北方工业区的事,就是大明未来几年最重要的规划之一。
张异见刘基故意引导,将话题转到此事之上,他也有些头疼。
张异讲明朝数百年的历史,一一说给朱元璋听。
他低头道:
“太子殿下!”
“行,我也祝大师前程似锦,一帆风顺!”
老朱甚至能隐约听到张异的暗示,其实对于律法破坏最严重的,就是皇帝本人。
姚广孝对程朱之学的批判,让他受到天下人的口诛笔伐。那时候的宋濂,刘伯温等人,也没觉得读书人的做法有什么不对?
明明姚广孝只是发起一场辩论,但这场辩论还没开始发生,就已经被天下士子彻底打上妖人的标签。
既然是无道之人,所谓的自绝也只是徒增笑柄而已……”
张异听老朱提起徐妙云,登时有种老王被抓的感觉!
好在老朱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而是继续跟张异研究大明会出现的问题。
“朕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听你说过,关于未来的事……”
姚广孝!”
张异眼看日暮西斜,饥肠辘辘。
二人皆是阶下囚,聊起过往,倒也开心。
他不仅仅是气愤朱允炆违背他的祖训,而是他的手段也显得愚蠢无比。
张异和刘伯温的对话,彻底结束。
张异自然而然站起来,走到朱元璋身边,对他提出的疑问,耐心回答。
姚广孝的额头,已经冒出冷汗。
其实他自己也明白,张异不可能对他产生别的心思。
“臣在!”
最终,姚广孝叹了一口气:
张异停下脚步,和姚广孝四目相对。
当他默认胡惟庸当造反的正义性的时候,其实他心中已经无道可言。
姚广孝终归还是回到了他本来的命运轨迹。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压制理学,乃是大势所趋!”
“也许以后,理学中人,也可以学会跟天下人和平共处了!”
张异自嘲一笑,突然想清楚了一切。
那位君王如果触及逆鳞,他冷酷起来,并不会顾忌任何人的身份面子。
沿着京杭大运河,大招一条产业之路。
修仙的嘉靖……然后到在歪脖子树上吊死的崇祯。
臣觉得……”
朱允炆削藩,让朱元璋火冒三丈。
一句国师,让张异隐约明白一些事。
城门口,张异见到了朱标。
老朱若有所思,只是盯着张异。
“也许,是朕错了……
……
张异自言自语,头也不回地走出了皇宫。
但同样的,这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千古难题。
“见到你想见到的人了?”
或者,有别的想法?”
张异谢绝了太监的引路,只是慢慢走着。
很简单,因为诸位的傲慢,导致了陛下扶持起另外一股力量。
张异只觉得是自己多想,转头跟着周通,走到皇宫派来的马车之前。
“臣和夫子聊过,他们似乎有些后悔之意!
理念,信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值得和性命相提并论。
“国师大人,陛下让姚大人前来接你,前往皇宫……”
朱元璋头也不抬,声音冷冷清清。
也别说小道说话难听,
无论是那位要以死殉道的宋濂,还是那些被陛下收拾的官员,
刘基脸上,满是悲伤之色:
“陛下如此羞辱圣人,圣学,非明君所为……”
别的不说,就说宋先生,他可曾在胡惟庸造反的时候,站出来指责胡惟庸?”
张异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占了一个情字。
张异和姚广孝各自行礼,错身而过的时候,姚广孝似乎说了什么,让张异愣住。
张异的回答显得风轻云淡,他的淡然也让刘伯温高看他一眼。
只是,以后尔等需要接受,别人的批评罢了。
姚广孝将那日的情况,一一道出。
他龙行虎步,让张异有些熟悉。
姚广孝只是回了一句:
“都是您吉人自有天相,非贫道之福。”
宋夫子他殉什么道?
张异一句话,等于跟皇帝交出底牌,他并不是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只是从天书上看到了一个固定的未来。
陛下认同理学的道,但他和大家争的是权。
让姚广孝带着圣旨,亲自前往诏狱。
朱元璋的脸色微微变化,然后坐回龙椅之上,他有些迷茫吗,也有些惭愧。
大家都是聪明人,很多时候去冠冕堂皇的反驳,反而显得虚伪了。
张异微愣,旋即笑道:
“因为贫道从天书上看到的未来是固定的,
张异转身,跟着众人出了牢房。
如果牺牲变得毫无意义,甚至在张异眼中,已经是无道之人。
光头,僧衣,僧人姚广孝双手合十,朝着张异拜下:
周通道:
老朱听完,整个人似乎没了气力。
青衣宰相,黑衣宰相。
只是宋老哀求,老夫也想尽力,所以腆着脸过来了!
朱家的二百多年的历史,短短几日,自然不可能说得清。
老朱知道明史之后,又问了张异许多问题。
老朱突然提了一茬。
可为了反对陛下,宁愿将胡惟庸推上去。
老朱也惊觉,他自己问出来的话,已经表明了自己在想一些可怕的事情。
关于宗室,关于文官集团的限制,还有一切种种……
不过他后来所作所为,依然让老朱沉默。
姚广孝低着头,朱元璋看不清他的表情。
靠货币收割?
那那种操作方法,割了一波,就没有人愿意相信朝廷了。
“贫僧姚广孝,见过国师!”
换成是他,被逼成那样,迟早也会反了丫的。
“不如归去啊……”
张异正想为刘伯温他们求情,却发现老朱那种淡淡的疏离感,这让他觉得不对劲,干脆就不说了。
大门打开了。
反腐问题,一直是朱元璋最为关注的问题。
“先生,此去不知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但小道祝先生平安康顺,益寿延年!”
“那你给朕说说,你看到的大明,是如何衰亡的?”
一条运河,为沿河一带创造了巨量的财富,同样也带来了巨大的腐败。
……
他说的本来就是事实,老朱也相信了。
所以您也不用觉得委屈,理学一脉有如今的下场,并非没有原因。
刘伯温和宋濂这些人恐惧的,并不仅仅是老朱针对程朱理学本身。
且,贫道身上有事,
“原来朕自以为是,做下如此多的蠢事……
他终于从张异的故事中,明白了他这些年试图做下的改变。
既然刘基愿意谈起,他也没有逃避的道理。
张异的故事很长,但对比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又显得很短。
“原来是姚大师!”
既然是他们首先背叛了皇帝,就怨不得朱元璋夺去他们的光环。
远处,有一人似乎要趁着晚朝的时间,进宫汇报。
“宋先生看不透,夫子岂有不懂的道理?”
哪怕他讲的有道理,也不会有人跟他们讲道理。
“是因为师父,不,国师告诉我如果有事,去那里寻找一个机关,臣没去之前,并不知道那里通往皇宫!
不过,他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走。
“你领着朕的圣旨,去将他带回来吧!”
在路上,我们二人发现了异常,有心求证。
而这样的蠢货,居然是他一手教出来的?
张异说起朱棣,朱棣造反的事,老朱也理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