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放下心结,军校制度(2/2)

“另外一件事……”

朱樉输得心服口服,张异在玩这个游戏之前,明显并不懂沙盘推演。

try{ggauto();} catch(ex){}

“殿下,要不咱们先比比?”

张异点点头,让人领他去朱樉的书房。

“老二,张异有没有说,如何解决?”

沙盘推演,张异并没有做过。

“好!”

但皇帝很丝滑地,接受了自己的错误。

老朱在他心目中,是个不会错,也很少认错的人。

但贫道也没想到,练兵术会被陛下推广开来!

可这并不是贫道心目中能解决之道,练兵术的推广只是让大明能有效整合朝廷的军队,让训练有法可依!

但这并不能解决人才选拔的问题!”

“此事本王替你保密,绝不让你惹火烧身!”

但不管是谁,都不免受到自己的出身和三观的影响,

朱元璋摆摆手,想起道观中的观音奴。

只是这样还不够,也有弊端……

奴婢在外边禀告,朱樉的读书声停下来。

朱樉连忙站起来,有些失魂落魄。

这日积月累之下,军队腐败,是必然之事!

天子门生!

他认为,想要制衡文官集团,武勋的地位必须得到保障。

“他想盖房子就自己盖去,朕不管他!

“你也太厉害了!”

可是和大哥比起来,自己似乎差了太多太多。

张家弟弟有句话说得听挺好,这些人能力行不行先放在一边,重要的是,他们是天子门生……”

老朱读过张异的话,意识到自己又被自己内心的某些东西的遮蔽了双目,这件事权衡利弊下来。

父皇只看中了那些人表面上的能力,却没有看到举荐的人才和科举人才的区别,和他们背后的资源!

父皇当初改革科举,本意上就是为了摆脱某些人的影响,可如果父皇真的停了科举,那恰恰回到起点!

“当年常建军心灰意冷,贫道让他写下练兵术乃是给他找个活路!

张异无声点头,算是同意了朱樉的建议。

朱标打趣了一句:

“儿臣其实也挺想念他的,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去见一见!”

确实做得不对。

朱元璋已经当了六年的皇帝,也不是洪武初年那个迷茫的朱重八。

只要不是帮你造反都行。

朱樉此时才明白,原来父皇在张异身上,另有布局。

他渴望认同,朱元璋似乎也找到了与他相处的方法。

只可惜,朕身边缺少这种人呀!”

“若是能胜老四一次,我就心满意足了!”

那句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正是出自此朝。

他知道张异的顾忌,赌咒发誓之下,张异才肯说:

“其实文武制衡之事不错,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掌握兵权是每个帝王的根基,但如果天下承平,军人缺乏军功晋升的渠道,又有大量的勋贵占据了军队中的位置!

虽然是纸上谈兵,朱樉也很好奇张异的能力。

朱樉一脸懵逼,皇帝在张异身上还有什么谋划?

朱标见朱元璋不言,知道皇帝已经同意,他将关于观音奴的计划,说出来。

科举诞生的意义,不就是朝廷绕过门阀取士,让天下读书人,有个上升的渠道。

朱元璋眼中露出缅怀之色,这是朱樉很少看到的,父皇温柔的一面。

“难怪李世民说,以人为鉴!

朱樉认真做了笔记,喜上眉梢,张异认为没什么大用的想法,其实给了他许多参考。

“对了!”

可是老朱本意就是钓鱼,不可能会做这种事。

朱标莞尔一笑,他知道关于科举的事,朱元璋听进去了。

而且,这些贤能的人才,他们被推举上来,最应该感谢效忠的人,是谁?

朱元璋想到这个问题,后背发凉。

虽然你说,就算我失败了,父皇也没有其他人选,但本王想要堂堂正正,获得父皇的认可……”

二人讨论了一下战术,张异给了朱樉许多建议。

沙盘并非摆摆样子,一看就有被人反复使用的痕迹。

让那些人猜,他们才会急,才会露出马脚。

这门阀虽然已经没落,但某些势力,依然存在。

他让奴婢停下,自顾倾听。

朱樉一脸懵逼,他虽然不笨吗,但确实没有太多的处理政务的经验。

“你去想办法,给他套出话来……”

你的理想不会是……?

张异客不敢接他这句话,虽然知道朱元璋不会监视王府,但也绝不敢接这句模棱两可的话语。

提拔勋贵集团,本质上就是文武制衡。

朱元璋挥手,让朱樉离开。

“好好好!”

“自然是为我大明开疆拓土,征战四海……”

张异点头,把朱樉忽悠到日本去,他本来就该负全责。

“张异那小子找伱提要求?”

朱樉怅然若失,这是他第一次被朱元璋接纳,开始接触这个帝国核心内容的讨论。

朱樉的书房和他见过的其他人的书房不同,里边还有沙盘……

靠近书房之时,朱樉的读书声隐约能传入张异的耳朵,哪怕知道这位殿下和史书上记载的不一样,但朱樉的努力依然让张异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你关于勋贵的论述,我昨天想了一遍,那你觉得该如何解决?”

人不自知,而朱元璋这种刚愎的人,身边也很难出现魏征那样的大臣。

在回去的马车上,朱樉自言自语。

但他脑海中的许多经典战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也有借鉴意义。

而没有新鲜血液,以军队为根基的勋贵,注定做不过背靠科举,广纳天下人才的文臣集团!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唯有改变军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

如今战争频发,自有数不尽的天才凭着军功提拔!

洪武六年的这场科举,就算效果不如朱元璋预期,但也不会如原来计划中,直接给停了科举。

以史为鉴,朱元璋读宋史,就能看出一个国家武功不行的惨状,也见识到士大夫彻底控制朝堂之后,对国家的危害。

朱樉只当他是谦虚,兴奋道:

理想?

而且大哥和父皇之间的状态,让他觉得,自己永远无法融入。

他走出御书房的时候,朱标和朱元璋还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在老朱心中,他对勋贵是有期待的。

“先完成那件事再说!”

“那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开武举?”

张异笑笑:

“不,是军校制度!”</divclass=&n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