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税收本质,在劫富济贫(1/2)

这些奏疏是锦衣卫交上来的,关于各地官员的的罪状。

其中有一部份的供词,引起李善长的注意。

大明初立,许多地方还处在战火之中。

朝廷征集的粮草,有很大一部分是军需品。

这些粮食的征集,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江南海盗案中,有许多官员利用征集军粮的机会,在税收外肆意剥削百姓。

李善长本人就是后勤出身,又是中书省左相。

大明前线的后勤管理,他再熟悉不过。

当看到地方上报上来的许多数据,李善长的身体就颤抖了起来。

对不上,这账目对不上。

有些地方征集上的粮食和他脑中记下来的数字,差了有三成甚至五成之多……

他抬头,望向皇帝,只见朱元璋似笑非笑,却没有说话。

李善长登时冷汗直冒,跪在地上大喊:

“臣失职!”

“这些人是胆大包天,我大明的军队在前方出生入死,他们却借助打仗的名义,中饱私囊……

这可是军粮,他们都敢贪墨!

如果是朝廷征集的税粮,他们又当如何?

江南这些官员再贪,其他地方的官员,又怎么样呢?”

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半点火气,可是两位宰相,全部泄了气。

尤其是李善长,他更是咬牙切齿。

他跟着朱元璋这么久,他是深知自己的功劳主要来自哪里。

那就是他能帮朱元璋管理好后勤工作。

有他李善长这个定海神针,老朱永远不用担心后方的问题。

可是,这些奏疏清楚的表明,他在后方出了问题。

李善长的脸色青白交加,身子颤抖。

他也明白了,朱元璋为什么有底气让他答应。

“臣考虑不周,这些基层官员问题太多!

臣细细想来,那些地方官员大多数不是本地人,也不会体恤本地百姓的辛苦!

在这种心态之下,贪污在所难免!

臣觉得陛下的粮长制度,应当推行!”

粮长制度执行下去,等于朝廷将基层的权柄剥夺,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反应很满意,同时他也庆幸自己成立锦衣卫。

若不然,他从哪获取这么多基层官员贪腐的资料,去拿捏李善长?

老朱再次询问汪广洋:

“你怎么看?”

汪广洋还是那句话:

“臣觉得李相和陛下说得都有道理……”

朱元璋本来微微好过的心情,登时火冒三丈:

“你是个应声虫吗,除了会说这句话,你还能做什么?”

汪广洋见皇帝发火,登时跪在地上。

“陛下,微臣有罪!”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李善长没给他气死,汪广洋倒是气得他说不出话来。

“出去!”

皇帝指着大门,让汪广洋滚。

汪广洋也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连滚带爬跑出去。

李善长将这些看在眼中,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

“继续说……”

朱元璋没有理会这个小插曲,他开始安排李善长布局江南的事情。

关于丈量土地这件事,老朱顺其自然颁布下去……

关于黄册,朱元璋也准备慢慢推行……

这些政策和里甲制度,都是切切实实从官员身上动刀的事。

丈量土地,造黄册……

等于皇帝将基层官员的操作空间,逼到极致。

李善长本能想让皇帝考虑一下,可因为刚才的事情,他也没了底气。

就这样,连消带打。

等他从御书房出来,他才明白,今天是皇帝给他下了套。

从锦衣卫拿出那些证据开始,他就被陛下拿捏了。

接下来就算想反对点什么,也失去了底气。

“陛下,果然了得呀!”

李善长也明白,从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开始,皇帝必然有一系列的动作,会让他们这些人非常难受。

朱元璋对官员那种不信任的心理,也随着海盗案的开始变得越发严重。

如果说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汪广洋似乎并不受皇帝待见。

李善长离开的时候,隐约能看见汪广洋的身影。

这位中书省右相,他还是非常喜欢的,毕竟,人家比起杨宪,可消停太多了。

……

第二日,皇帝在所有人毫无准备的情况,罢黜汪广洋,这位右相大人,在屁股都没坐热的情况下,连京城都没能待住。

做下这个决定,对于连续两次看错人的朱元璋而言,也是一种打击。

他也不求马上任命右相,干脆让这个相位空着。

不过在郁闷之余,他总算还收到了一些好消息。

皇宫,御书房。

太子朱标带着毛骧,在跟皇帝汇报这次的情况。

此时已经是一个月过去。

朱元璋将手中名为“报表”的东西拿在手里。

在数据面前,连他自己也坐不住。

“一倍的产量?毛骧你确定没有因为想邀功,而故意给朕作假?”

老朱还有些不信,转眼问毛骧,对方吓一跳,赶紧跪在地上说:

“陛下,臣没有说谎,太子殿下见证……”

朱标道:

“父皇,毛千户说的并无弄虚作假,儿臣跟踪了几日,这铅笔工坊自从用了流水线作业的法子,效率快了许多!

将不同的工序交给不同的人去做,培养新的工人,也快速不少!

咱们工坊本身就因为缺乏熟练工的情况得到缓解,整体而言,产量反而高了!

而因为产量提高一倍,咱们的成本降低之后,儿臣试着让人把铅笔的价格降低……

这些铅笔的售价,已经接近同行的成本。

儿臣觉得,如果工坊再扩张,成本能进一步降低。

到时候,在应天和咱们工坊竞争的三家工坊,生意就不好做了……”

毛骧此时弱弱插了一句:

“只有两家了,城西那家昨天找了一些泼皮来闹事,已经被锦衣卫的兄弟收拾了……”

朱元璋闻言,龙颜大悦。

难怪张异让他放心大胆去试用这个叫做流水线的管理方法,原来真的有用,而且有大用。

流水线除了能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将一件事分成很多工序之后,对于工匠的要求也降低了不少。

铅笔工坊前阵子被挖走许多老师傅……

这些熟练工的离开,想要再培养起来可是非常难得。

但如果流水线作业之后,至少招工问题也被解决。

这就是,未来那个叫做工业化的管理模式?

老朱对张异描述的工厂,似乎期待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