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与锦衣卫的冲突,右相空缺(2/2)

可是他也明白,自己还真动不得刘伯温。

这样的朝堂大佬,就算他向为难也得看皇帝的脸色才行,可刘基如此的话,锦衣卫的威信如何立下。

“很好,刘大人可以走了!

不过本官要是有需要的话,再传召刘大人!”

哼!

刘基冷笑起来,他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竟然要传召自己?

这是何等羞辱人的事?

不过,刘基的城府,自然不会做得太过。

他让高见贤小小难堪了一下,带着许存仁走了。

“你呀,为何会如此不置,都多大的人了,还在跟陛下怄气呢?”

二人上了马车,许存仁马上规劝自己的老友。

刘伯温不言,二人进了城,分开。

刘基才叹了一口气:

“老夫就是想试试皇帝,在他心中,我刘基真如那小子所言,没那么重要?”

……

“刘基这个老家伙,给朕玩心眼呢……”

高见贤拿刘基没办法,但该警告还是要警告朱元璋。

朱元璋只是听完高见贤的报告,不置可否,挥手让他出去。

只等对方走远,老朱的火气才蹭蹭冒出来。

啪!

皇帝将书桌拍得巨响,朱标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对于自己的父亲,朱标也算了解。

皇帝恼火刘基的原因有二,一是他找张异问了前程,张异也给他透露了一些。

而且,刘基用这个机会,问的是他的前程。

别人也许只当刘基是在故意讽刺高见贤,所以当不得真。

可朱标明白,刘基在父皇心中,还真值不得一个侯爵以上的爵位。

他分伯爵这件事,父皇目前都在犹豫。

朱元璋犹豫的原因,朱标隐约也猜出一些。

最重要的原因,是皇帝自己定下的原则,文官拜相不封爵。

李善长功劳太大,那是没有办法必须封赏。

可是刘基的话,老朱其实连伯爵都不想给。

可是如果不给爵位,未免太显得厚此薄彼。

所以朱元璋基本上对刘伯温的爵位拿捏不定,不封爵,伯爵以下和伯爵位,都有可能……

这天下,除了能窥见未来的张家弟弟。

就算再蹩脚的算命先生,都不会往侯爵以下去猜刘基的爵位。

普天之下,知道答案的,除了他们父子,也就是张异本人。

而这件事,又引出皇帝恼火的第二个理由。

刘伯温既然从张异那里得到了答案,他说出来是什么意思,是故意试探皇帝的态度?

“父皇……”

朱标生怕朱元璋恼怒之下,做出对刘伯温不利的事情,不过朱元璋摆摆手,却不让他说出来。

“朕心中自有分寸!

刘基那个老家伙,他知道朕会发火,却不会杀他,这老小子精明的很……

他就是想提醒朕,试探朕,可朕偏不如他的意……”

朱标闻言,彻底放下心,能让皇帝感怄气却不肯杀的人,其实不多。

……

“投名状!”

夜,刘府。

刘伯温一个人从书房里走出来,望着天上的明月,陷入沉思之中。

张异白天的话,给他带来的震撼其实远比他表现出来的要大得多。

或者说,那些话已经乱了他的心绪,让他今天故意借着讽刺高见贤,舒了一口恶气。

“为臣,为子,老夫都做错了,这就是我不如李善长的原因?

那个臭小子说的事,究竟有没有道理……”

刘基一夜无眠,第二日早朝。

刘基上朝的时候,就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

他知道是他怼了锦衣卫,众人对他刮目相看。

有同僚想来套近乎,被他隔空摆手拒绝。

上朝。

杨宪案和海盗案结束之后,淮西一脉,成为最大的赢家。

中书省再次成为李善长的一言堂。

刘基看了胡惟庸一眼,那位胡大人此时已经正式成为中书左丞,距离大明文臣最高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遥了。

身为御史中丞,朝廷中的官员,但凡五品以上,刘基大抵都有印象。

他对于胡惟庸的评价不高,可也不得不承认,死了儿子的胡惟庸,

似乎涅槃重生,变得十分不同。

“刘兄,你可曾听到路上有同僚议论……”

宋濂站在刘伯温身边,趁着皇帝未来,与他低声说话:

“刚才,朝中官员议论,似乎陛下有意选出新的右相……”

“这么快?”

刘基眉毛一挑,左右二相,随着杨宪伏法,右相的位置就空缺下来。

这个位置,皇帝迟早要选择一个人坐上去的。

可为什么皇帝这么急?

“有个说法,是陛下提了胡惟庸,这中书省必须用一个能和李相对抗的人……

大家猜来猜去,发现只要你,能胜任……”

刘基一愣,他这才明白早上那些人看他并非因为他跟锦衣卫的冲突,皇帝这是闹哪样?

旋即他摇头,道:

“右相可以是任何人,却绝不是老夫……”

二人正说着话,皇帝来了……

刘伯温随着百官跪下,但似乎感觉到皇帝正在看他。

接下来的早朝,和其他时候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退朝的时候,太监把刘伯温叫住。

他在太监的带领下,他跟着太监去往御书房。

百官望着刘伯温的背影之时,眼神中全是羡慕之色。

只有刘伯温自己明白,他不可能成为宰相。

御书房。

“陛下,刘大人到!”

“让他进来!”

朱元璋的声音平静而低沉,刘基走进御书房,拜见皇帝。

老朱与他,有种莫名的隔阂,却都没点破。

“起来吧,朕有件事刚好想问你意见……”

刘基深吸一口气,躬身道:

“陛下请说!”

“杨宪已经死了,这中书省的的相位也不能空着!

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地方上也有一堆的收尾工作!

朕觉得呀,这右相的人选必须早日定下来!

刘基,你怎么看?”

朱元璋抬起头,似乎想要看到刘伯温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