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史书中的情报,杀倭寇(1/2)
第267章史书中的情报,杀倭寇
“叔叔其实不用羡慕,这大概就是我未来一年能用玻璃镜子赚到的大多数了!
所谓奢侈品,讲究一个物以稀为贵,如果我拼命往外拿出来,大概率以后卖不上价!
且,出现沈家和吴家争斗这种戏码也不会常见!”
老朱的眼神阴森,看得张异毛骨悚然。
这黄叔叔也被自己给惹急了?所谓财帛动人心,虽然老黄不见得真的想抢劫自己,可他不经意露出来的海盗气质还是挺吓人的。
张异解释:
“任何行业,最终还是要回归理智!
拍卖这件事,一开始可以利用客人们没有经历过这件事去玩点邪道,不过等到见多识广了!
终究还是靠服务取胜!
至于我这玻璃镜,我最多年底拿出一两面来卖……
其他的再多,就真要惹人眼红了!
且这三万两银子,我也不能完全留下,除了必要的税收和拍卖行的佣金!
如果不花点出去,大概率有人要咋呼!
所以一万两给叔叔,我还要拿出一万两银子来投入龙虎山的办学中…………
剩下的九千两,才是我自己的花费!
如果算上我要还掉孔家和陈珂的银子,其实也剩不下多少!”
为了支持老朱出海,张异欠了不少银子,这段时间缺钱的日子,可把他折磨得够呛。
好不容易赚点钱,当然要把钱先还上。
无债一身轻之后,自己也不用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陈珂那边,该拖更就拖更……
“办学?”
朱元璋不解,为什么办学要投入一万两银子?
这些银子说多不多,说少可是也不少。
“最近朝天宫在推广简体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事……
我觉得有必要出个认字教材!
不过和千字文这类的蒙学教材不同,我想要出的是看图认字……
这类型的书籍市场上还没有,倒是很适合底层的百姓!
第一本,目标是认一百个字,我准备用大约五千两银子用来刊印书籍!
剩下的五千两银子,就当成绩效发给底下苦难的道观,算是鼓励!”
朱标问:
“这推广办学,龙虎山还需要给钱?”
“不给钱也行,但想要马儿跑,就不能不让马儿不吃草,这人性本来就此……
不过按照常例发下去,我龙虎山可负担不起,这五千两银子,算是奖励。
贫道将钱投入推广简体字,任谁都说不了贫道,这保护费交了,皇帝也不好为难我吧?”
张异那该死的求生欲,倒是让朱家父子哭笑不得。
依法纳税,积极投身教育事业,还会写标语……
“张公子大方,就你这赚钱速度……
确实亏得起!”
老朱还是眼红玻璃镜的利润,张异笑道:
“这就是先进生产力对落后生产力的碾压!
咱们华夏于之世界是天朝上国,不是因为咱们华夏多懂礼教,本质上就是咱们的生产力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高!
那些洋人为什么跋涉万里来华夏换取瓷器、丝绸回去,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造。
而小道能赚暴利,大概也是一样的原因!
小道我在玻璃制造上,生产力碾压了其他人……
叔叔也别羡慕,您在海上赚的钱,本质上也是用咱们大明先进的生产力掠夺其他人的财富,你还逃税呢……”
张异三句不离纳税,倒是把老朱搞得无语。
因为天下百废待兴,农业为重中之重。
朱元璋这个老农民,从拍卖行中见证了商业税的潜力。
“这商业税收起来,恐怕是不小的数目!”
“那是自然,人的需求是一步步升级了,最底层的需求就是吃饱!
所以要休养生息,重农为根,说白了就是吃饱的问题!
可是农民身上哪能榨出多少油水?这天下的有钱人从来不是那些广大的百姓!
商人不事生产,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他们对社会的作用是很小的,可是一旦天下进入盛世了,粮食有了盈余。
所谓饱暖思淫欲,百姓们自然会有其他的需求!
所谓需求,无非是吃喝玩乐,更好的商品!
那时候工商业发展起来,本质上就是生产力自然而然提升的结果。
而在流通过程中,商人会获取大量的利润,而朝廷也能从这繁华的商品流通中,获取更多的税收……”
张异只是简单地给老朱描绘了一下工商业税源的潜力,皇帝心中充满期待。
同时,他对江南富商逃税的问题越发郁闷。
想到逃税,朱元璋问:
“你前阵子说去找那个背锅……侠?可有眉目?”
“最近我没少找他聊天,不过没机会切入话题,在做了,在做了……”
“小子,你做的这些,可不仅仅是想给僧道纳税吧?”
朱元璋点破张异的小心思,张异嘿嘿笑。
如果只是僧道的问题,那他提个屁。
从明清开始,或者说,随着理学兴起,儒家宗教化开始,佛道二门在对朝廷的影响上早就走下坡路了。
也再也不会出现程朱之前,僧道二门的理论曾经一度给儒家造成极大压力的情况。
他关于僧道的改革,是想给宫里那位一点提示。
这点事没必要说破,张异不接话,而是转移话题:
“话说回来,黄英哥哥那边,今年多久出海?咱们可要赶早呀……
今年海边不大太平……”
张异如果记得没错的话,洪武二年江南沿海的倭寇为题尤其严重,
虽然不比明末,但这些倭寇沿着辽东一路,就没有不被侵扰的海岸线。
苏州府,太仓等地,更是被打到地头上来,虽然明初的明军确实强,倭寇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
可老朱明显感受到来自于海上的压力,才不得已实施海禁。
张异不知道这其中是不是有因果关系,但他觉得很有可能。
海边乱,海防自然也就紧张。
这对于他们的出海计划很是不利,所以张异出声提醒朱元璋。
朱元璋闻言冷着脸,询问了个详细。
“主要是山东、苏州府,太仓,还有广东那边……”
张异将前世知道的,今年比较严重的几个地方都说了出来,朱元璋默默记住。
“你放心吧,现在还不是时候,耽误不了事!”
“那行,叔叔我先回一号房去了,毕竟我现在还挂着孔府书童的身份……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