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最好的地主老爷,天下粮食翻倍(2/2)
占城稻的推广算是一个原因!
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张异努力回想后世看过的资料,大概也知道为什么?
无非是在生产技术和用肥技术上的区别。
就说肥料的使用,古人也不是只会使用大便等有机肥。
豆饼、棉饼这种肥料,在未来的大明开始有人大量用于耕种,而硫磺、砒霜、黑矾、卤水、螺蚬壳灰、蚌蛤蚝灰等无机肥料也在明代后期被使用。
这些百年后的技术,放在洪武朝,其带来的改变也是巨大的!
更何况,混合沤肥的技术在明朝中后期被发明之后,就算没有化肥诞生,粮食的产量也会因为这些变化而产生更大的变化!
张异越想,越值得尝试。
他开始询问百姓更多的问题。
老陌和邓仲修,就这样看着张异越走越远,而且他甚至直接脱了道袍,跳到水田里。
二人对视一笑,这家伙刚才来的时候还不情不愿的,现在比谁都上心。
邓仲修一副我就知道这样的表情,谁能拒绝成为一个高贵的地主老爷呢?
反正他做梦都想有自己的田地。
“嗯……”
张异的问题问得很细,他也决定用自己的土地去做一做实验!
如果可以的话,他大概明年就能看到成果,然后将这套方法推广出去。
可是他没有种过田,纸上谈兵终究是。
既然要做实验,那就需要佃户配合。
张异回头,对那些人说:
“今年收成之后,贫道想要让你们按我的方式种田,可行?”
他话音一落,所有人登时面面相觑。
地是张异的,按道理他想怎么折腾都行。
可是他不靠地吃饭,耕种的百姓那一家子老小的生计都指着地生活。
一个地主老爷,会什么种地,无非就是孩子胡闹而已。
可是他胡闹最多让大家损失一点钱粮,而他们是要饿肚子的。
张异见农民们的表情,大概也明白他们的顾虑。
他想了一下,心中定下自己的方法。
明初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剥削,尚且不算严重。
后世的“铁板租”在大明几乎是不存在的。
因为人少地多,伱如果逼得老百姓太紧,他们完全可以去开垦荒地。
所以张异记得,就算是收的最多的时候,地主把税分摊到农民头上,也不过是拿六成,比起明末的时候,地主能拿到八九成,这已经算是非常良心的做法了。
张异说道:
“我知道你们心里有顾虑,这么说吧,今年的粮食收成,我作为一个标准!
明年你们按我的做法,我想保证你们明年的收成不会低于今年,可行?”
老孟等佃户闻言,顿时喜出望外。
这有什么不可行的,大家都是靠天吃饭,就算这位小道爷什么都不做,明年也不一定有今年的收成。
但张异给他们的好处不仅如此,他继续说:
“明年,如果粮食比今年产量多,租金我也给你们降一成,算是你们配合我的代价,但贫道先说明,我让你们做什么,你们就给我做什么?
如果做不到,我可是要赶人的!”
“小道长老爷,您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张异一番话下来,他已经成为了佃户心中最好的地主老爷。
人傻钱多的那种。
只要粮食给够,田地随张异怎么折腾都行。
张异让邓仲修古来,马上和佃户们签了一个简单的契约。
“师弟,你这是搞什么?”
邓仲修上了车,才跟张异抱怨起来,张异怎么搞,不是主动把自己交给佃户拿捏吗?
小邓师兄决定教一教张异做人的道理:
“你这么做的话,那些农户会觉得你好欺负……,而且师弟你又不会种田,所谓术业有专攻,何必拿着大好的良田做实验?
要是影响了收成……”
见邓师兄如老妈子一般在自己耳边唠叨,张异又好气又好笑。
邓仲修与他相依为命,他早就将他当成亲人一般,邓仲修虽然念叨自己,但也是出于好心!
张异虽然觉得烦,可也没有生气。
“不过是两千石粮食而已,电话本来就能分四成,咱们到手也不过一千二百石,再让一成给他们,也就多让二百石!
师兄,一千石粮食不过五百两银子,你何必如此?”
“这不一样!”
万般皆下品,唯有收租高!
在当地主这件事,古人有种莫名的执念,邓仲修就要再劝张异,张异赶紧摆摆手:
“师兄,就这么说吧,如果今年怎么都不变的话,我们按照原来的收成,大概可以拿到一千二百石的粮食,但如果按照我的做法,明年今天,咱们收到的租子绝对超过一千二百石你信不信?”
邓仲修摇头,这不可能。
明明都少收了一成的租金,怎么明年的收成还多了?
今年的年景不好不坏,除非明年是个大丰年,若不然绝不可能。
张异呵呵笑:
“你都跟着我这么久了,难道还信不过我的手段!
我的实验如果做好了,让天下粮食产量翻倍都行!“
“真的?”
张异有以前的成绩在前,邓仲修半信半疑。
“你明天看就是了……”
师兄弟二人的对话虽然小声,却被前边赶车的老陌听在耳中,他呵呵一笑。
虽然是皇帝的人,但跟邓仲修与张异相处日久,他也很喜欢这两个孩子。
“年轻挺好……”
老陌正自言自语,突然停下手中的动作,马车也因为他的走神,逐渐放缓。
“似乎,有人……”
身为一个前半生在战场上,后边又投靠老朱成为检校的高手。
他本能觉得有人在跟着张异。
只是老陌再回头看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别人。
于是,老陌收起自己的警觉心,继续往前走。
等马车走远之后,有人从阴影中走出来,然后迅速退回去。
不久后,皇宫!
“那臭小子最近又要搞出什么幺蛾子?”
张异的一举一动,都在检校的目光之内,有价值的消息,第一时间会送回皇宫。
朱元璋将密奏打开,神色微变:
“他好大的口气,让粮食增产一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