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迁都,往哪迁?(1/2)
第132章迁都,往哪迁?
“这个呀……”
张异低下头,想着要不要满足黄大哥的好奇心!
过了一会,他点点头。
反正朱标之死这件事,他也知道的差不多了,多知道一点,少知道一点也没差。
他认识黄和父子也有几个月了,双方相处还是很不错的。
张异让邓仲修泡了一壶茶,两个人还是在熟悉的地方。
“太子殿下呀,说起来他的死,却是三个字,意难平!
他留下太多的遗憾了……”
朱标放下手中杯子,平静地看着张异。
发现自己会死之后,他经历过迷茫,悲伤,恐惧,到获得大蒜素的喜悦,最后变成此时的宁静!
还有一丝好奇!
“其实你不用为你的心上人担心,她死了之后很多年,太子殿下才会死!
太子殿下的死期,是二十四年后的洪武二十五年,于陕西替皇帝巡游的时候感染风寒,回应天而死!”
“二十四年后?”
二十四年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年份,朱标目前也不过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
确定自己的死期之后,他的心情再次放松,
所谓五十知天命,他仿佛在此时也知道了自己的“天命”!
三十七岁,在这个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的年代,这似乎也不是一个不能接受的寿元。
就算自己天数难逃,二十四年,也可以为父皇分担很多忧愁,也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和妻儿,甚至如果他的死是必须的,他也可以安排好善后事宜。
总而言之,真正确定自己死期之后,朱标莫名地松了一口气。
张异看他如此,也是欣慰。
他告诉朱标太子死期,也有一层劝诫的意思,毕竟当个舔狗也不能当一辈子。
二十四年后,如果朱雄英没死的话,常氏估计都当奶奶了。
年少时的轻狂,终究还是会过去。
“那,太子殿下的生平,我可以多问几句?”
见他放松下来,张异心情也好,微微点头。
“纵观太子殿下一生,温文儒雅、敦厚善良,他也许没有皇帝的武功,却有着当今陛下所无的宽厚,但性子宽厚,却不等于这位太子软弱,他同样不缺乏杀伐的决断!
只可惜,一切都在洪武二十五年戛然而止,也逆转了大明部分国运!”
“具体是什么?”
朱标深呼吸,他感觉今天张异会给他透露的东西,肯定是影响深远的,关于大明的未来!
“迁都!”
虽然听张异预言过许多次,但朱标听到这两个字,依然心惊肉跳。
身为朱元璋的儿子,朱标能知道朱元璋很多未曾对外说的事。
其中迁都,皇帝也曾经跟他说过,当时金陵城并非他心中第一首选,只是北方势力太强,所以才把南京当成首都。
这件事,目前恐怕只有他这个太子和几位近臣知晓。
不管谁知道这件事,反正是绝不可能传到张异耳中,他不动声色,问:
“为什么陛下会迁都?陛下想迁哪?”
张异道:“今年大都会破,但陛下并不会考虑大都,陛下心中真正考虑的地方,是宋时首都开封,和唐时长安,这是他心中梦中的都城!
而太子朱标就是巡视长安之后,才会染病身亡,此事对于大明的影响极其深远!所以我老是说用意难平来形容太子殿下!
他的死有两个影响,其一是他本来就是皇帝心中唯一的继承人选,在他死之前,他是天下权势最大的太子,是大明的副皇帝,他的死让陛下毫无准备,对于帝国传承的计划也打乱了!
其二,迁都这件事,和我说过陛下的文治武功中的文治息息相关,弥合南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让北方百姓归心!
大明是南边的朝廷,班底都是南方人,未来科举之后的大部分官员,也是从南方选出来!
其实在当时,南北人心涌动,已经到了一个很严重的程度!
如果皇帝迁都,将国都安置北方,本身就有很强的安抚人心的作用!
只可惜太子一死,陛下也无心迁都,这一历史进程也算是彻底被打断了……”
驱逐鞑虏,弥合南北
是张异给朱元璋做出评价的两大功绩,只是驱逐鞑虏朱元璋做到了,弥合南北这件事,他确实也努力去做。
只是这件事做的其实并不算好,朱元璋本身意识到过这个问题,也试图解决。
可朱标一死,老朱的注意力马上转到其他上边,再无心顾及这个问题。
一直等到他死去那年,南北榜爆发,朱元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可惜那时候,他已经时日无多,只能坐视问题爆发,却无奈去世。
这只是朱标死后引发的两个后果,就不用提后边的靖难,老朱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大杀功臣、西南的开发也不会停下来……
所以说,太子之死,影响深远!
平静的听着自己的时期,还有死后对大明的影响,
朱标在悲伤之余,也陷入一种特殊的情感之中。
他从张异娓娓道来的话语中,读出朱元璋对自己死去的绝望。
父皇一生,真的已经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他也做好了一定要当一个好皇帝的准备,却未曾想,老天爷会给他开了这么一个玩笑。
try{ggauto();} catch(ex){}
正应了张异那句话,意难平!
老天爷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给了他们父子各自一刀。
而如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