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茅镇酒(1/2)
陈羽冲所说的酒厂,自然便是近些年来声名鹊起的“茅镇利国酒厂”。
这家酒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赤水河畔,赤水河水质清澈,气候宜人,是酿造黄酒、白酒的绝佳之地。
据说这陈羽冲早年经商期间曾与不少荷兰红夷结交,对于西学颇为精通。在叶土司在位时,陈羽冲就已经献上了酿酒谋利之策。
接管叶府之后,他进一步扩大酒厂规模,结合中西之法,对传统酿酒技艺进行了大胆而又不失谨慎的创新。陈羽冲引入了更为精细的原料筛选、温度控制以及陈酿技术,使得酿造出的茅镇酒色泽晶莹、香气馥郁、口感醇厚,远超其他酒类。
很快,利国酒厂的茅镇酒便成为了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竞相追逐的珍品。其独特的口感与卓越的品质,让人们在品尝之余,无不赞叹其非凡之处。一时间,茅镇酒成为了身份与品味的象征,在川黔一带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哄抢热潮。
而后,陈羽冲还通过商队与水路,将茅镇酒远销至全国各地,甚至远达边疆。
陈羽冲此时提及茅镇酒厂,显然隐含示威之意——茅镇酒厂为赤水领创造了巨大的收益,也为大明朝廷上缴了可观的赋税。我陈羽冲土司之名,当实至而名归。
同时也给叶宜温的上位增加了一块分量不俗的砝码,茅镇酒厂的利益牵涉甚广,这块砝码足以让很多人重新去思考自己的立场。
站在穿越者的角度,云峥不得不承认这陈羽冲确实有些眼光,要知道在他的原来世界,茅台酒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才声名鹊起的。陈羽冲兴办酒厂,倒是提前一百多年把茅台村变成了茅台镇。
但也仅仅是有些眼光而已。
云峥语带嘲讽说道:“西南之境,兵燹连绵,民众深陷水火,生计维艰。广袤良田因战乱而荒芜,众多百姓挣扎于饥饿边缘,苦不堪言。”
“然此等艰难时刻,竟有人奢侈无度,将稀缺至极的宝贵粮食挥霍于酿酒之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莫过于此。”
“当朝天子圣明无疆,此等暴殄天物之举,恐难逃严惩,届时陈总管怕是要自食其果,步入覆灭之途。”
说完,云峥大剌剌地拧开面前的酒瓶瓶塞,不用杯酌,直接咕嘟咕嘟往嘴里灌了一大口,饮罢磕了几粒花生米。可别说,入口柔绵,清冽甘爽,酒香扑鼻,余味持久,当真是好酒,味道不比自己前世喝过的现代茅台酒差。
虽然是批判陈羽冲,但好酒已经送到嘴边,怎能不享受?何况斗倒了陈羽冲,这酒厂还不都是叶大小姐的。如果要体察民情,降低产量,也是尘埃落定之后再商量的事。
土司府众人纷纷色变:怎么这个黑脸小将,长了一张比言官还毒的嘴?
陈羽冲见云峥饮酒如此诚实,嘴上却如此毒辣,不由腹诽,但更明白这是云峥对他的刻意挑衅。
遂开言道:“小将军说笑了,酒厂的大多数原料产自四川,四川古称天府之国,便是灾荒年间粮食也有所盈余,可若是将这些粮食转运到干旱少雨的西北,抑或是山川连绵的云贵腹地,不说耗费甚大,沿途也会多有损耗。然而赤水领位于遵义府最西端,密接四川平原,通畅的水路足以将粮食低价转运过来,堪称惠而不费。”
这显然是在狡辩,但是确实也是一个勉强说得通的理由。在赤水领,确实可以通过金沙江和赤水河的水运,从四川平原进口粮食。在叶天王时代,就已经大量购买蜀粮,以弥补赤水土壤贫瘠引发的粮食缺口。
“确实。”云峥抚着下颌,眨了眨眼睛:“叶天王在位时,已经在大量购买蜀粮。可前两代叶土司将粮食贱价卖给百姓,甚至给贫民发放救济粮。你却将余粮尽用于酿酒,使得百姓贫苦,又如何说呢?”
“酿酒乃是实业,所需的岂是一年两年之功?我们赤水土地贫瘠,所有者唯有清冽天下所无的河水,必须要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这都是暂时的小小代价,随着实业茁壮成长,赤水领的民生会好起来的。”陈羽冲道。
“好起来?小将我知道,叶天王重修了赤水城,使得赤水领物阜民丰。而我近日所见,连城池中的人口都在流失。你所说的好起来,究竟要多久?”云峥反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发展一地,又岂能没有长久之计?十年、二十年后,赤水繁华甲于西南时,众位都会明白老夫的苦心。”陈羽冲长叹一声,显出一副大公无私,冒着众人不理解砥砺前行的改革者形象,满脸情绪有模有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