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政 3(1/2)
除了移民项目下的资金超支,江北的新政进展非常顺利,江北的新政,说白了就是低配版的改革开放!在改开之前,基础,乃是整个官府系统的整体换血!
趁着战争,朝廷无力约束,红旗军已经掌控了整个江北,包括扬州和通州!当初,朝廷给红旗军一块地盘,但也只是比照湘军淮军的模式。在朝廷诸公看来,李林杨哪怕再桀骜不驯,也只能被封建统治这个系统所束缚,成为大清王朝统治的一个螺丝钉。毕竟,红旗军再能打,不可能拥有治理一个小省份的行政人才人员。而且,哪怕李林杨在江北任命亲信,朝廷也没太多的担心,当年的湘军淮军把持了好几个省份的军政,结果呢?百炼钢还是化成了绕指柔,被朝廷的统治系统吸纳。而且,还得为朝廷添砖加瓦,比如,甲午战争,淮军湘军还是听命令,上了战场。
满清朝廷,吸纳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统治阶级的一切技巧,吸取了了历朝历代灭亡的经验教训,乃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技术巅峰。只是,满清遇到的问题超出了历史,他们遇到的乃是“域外之敌”!是维度碾压的外部威胁!满清朝廷,能够把湘军淮军纳入系统,那是因为湘军淮军的思想仍然没有脱离封建。而江北系,红旗军则是已经吸纳了当今和未来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并且中国化,十九世纪化的一个团队!从上到下与封建王朝,根本就不是一个系统。
而且,江北系的实力强大,强大到满清根本就想象不到。湘军淮军系统掌握一块地盘,其实不过是把自己人推到高位,下面的官吏还都是朝廷的地方的。江北系不同,仅仅几个月时间,从上到下,全部的官员,小吏,士兵整体上被更换了!
江北系,有足够的人!这一点至关重要。
江北虽然大,三十五个州府县,但整体更换也不过三五千人而已!在不影响军工农商运转的情况下别说抽调三五千人了,江北系再拉出来三五千都没有问题!
要知道,甲午之前红旗军军中的骨干海军陆军合计一万两千余,而小学毕业生是这一数量的大约三倍。军工系统占了大约一万,其他的都分散在各个商业农业单位中。在甲午之前,红旗军军内其实已经发展到了不得不扩张的程度,甚至李林杨都不得不派出了七八十个小分队减轻压力。在红旗军的总后勤系统,同样如此。
以红旗军总后勤系统的三级掌柜为例。
小掌柜,大致上负责一个十个到三十个人的小项目。数量近千。
中层掌柜,大致负责百人以上规模的项目。数量过百。
至于大掌柜,负责的项目资金年流水都超过百万银元,一共十好几个!
这些大小掌柜都是在世界市场中搏杀出来的,都有相当的经营管理能力,都需要上升通道!
虽然红旗军的经济项目中有很多暴利项目,但再暴利的项目,以两万多人的生产经营支撑一万多军队,经营管理人员若是没有能力,是绝对的不可能的!所以,管理人才,红旗军也是不缺的。
另一方面就是衙门里最基层的小吏,差役,警员,也就是公务员。这方面,红旗军能充任的人员就更多了。红旗军教育出来三四万小学生,一万多参军,一万多在军工厂,一万多在各种工商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材”的,还有上万人自身的能力有限,在海安营海南岛等地不是种地就是种树(香蕉、橡胶、轻木、桉树)做普通的矿工。这些有小学文化的人,稍加培训,做差役,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清朝的衙门里的差役,大多数人连字都不识。
江北官府整体换血,这一招,满清绝对是想不到的!在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整体换血,湘军淮军哪怕是当年最盛的时期,也是做不到的,他们能招来士兵,却不可能拥有这么大数量的基层人员。而且,这么整体换血,是会引起社会动荡的,甚至会引起造反的。但,红旗军会把那些利益受损的人,全都移民,想动荡都做不到!
对于满清的官员,改革影响最大但难度并不高。为了避免过分刺激朝廷,江北系没有动各州县的正任官,一个县也就几个人而已,影响不了什么。此“没动”只是没动他们的官位而已!
所有州县官员都配置了两个副手,一个是宣抚官(来自工商系统的),一个中层掌柜,现在都称为副县长,具备随时顶替正任官的能力。红旗军还在各县设置了三到七个不等的乡公所。这些乡公所非常特别,乃是一种集合了行政治安税收医疗通讯宣传教育议会为一体的基层官府组织,算是县级官府的派出机构。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