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相持 1(2/2)

方法,已经有了,李鸿章也愿意一试。

下一个议题:“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是时候集结了!虽然还是不易取胜,但是只要战术得当,切段日军的海上运输线,绝对不是不可能的!”

try{ggauto();} catch(ex){}

李林杨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很清楚,要把指挥权交给李林杨。前几天,李林杨对刘坤一提出了建议,刘坤一拒绝,担心把战火引到两江。

其实吧,战火没有烧到两江,原因只有两个:其一日军兵力不够!其二,日本不敢得罪大英帝国。大英帝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占到了列强的八成,其中长江流域就占了六成!对大清,东南是钱袋子,对英国,东南也是下金蛋的金鸡!

现在,日本海军战舰的数量已经没有南洋加广东加福建水师的数量多了。质量虽然还有差距,但日军两艘主力浪速和秋津洲现在正维修,这是一个难得的空窗期!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李鸿章意动,但是做到很难。如果能做到,那就不是大清了。

正事儿,说完了,正好下起了小雨,当夜李鸿章留在了芦台。

灯光下,李林杨提起来了另一个话题。作为一个非历史爱好者,李林杨其实很奇怪曾国藩以及李鸿章这几个人的心态。那就是,当初这几个掌握了强大武力的汉人官员,为何不造反?

“李中堂,经此一役,无论胜败,大清朝已经是病入膏肓,再无回天之力。不知道中堂做何打算?”

李林杨此语,与谋反无异。但李林杨却说的诚恳,仿佛是纯粹的学术讨论!

李鸿章张嘴道:“何出此言啊!只要扛过这一劫,朝廷中兴有望!”

片汤了不是?类似这种话,早在三十年前,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就曾经向曾国藩预言过。身为曾国藩的衣钵传人,李鸿章何曾没有听说过,甚至比李林杨更加大逆不道的,他都听过,也想过!

“直隶保卫战无论胜败,很明显的国内又是一个同治年的局面。”李林杨道:“这个李中堂不会否认吧?”

当年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湘军淮军已经势成,若起兵反清,胜利几乎没有多少疑问。现在,几百个营齐聚京师直隶,九成都是汉军!涉及几乎每个省!战后,大清朝绝对无力约束这些已经装备了大量洋枪的军事力量!各路军头也不可避免的有各种心思。而,基层的士兵又亲眼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无能,八旗兵的腐朽。

这根本不是几个将领是否忠心的问题,而是从上到下全都失去了对朝廷的敬畏!

但凡是目睹或者听说过山海关最初的那场溃败的士兵,谁还会对朝廷最后的威慑力,甚至不敢出京师城门的八旗兵心存一丝丝敬畏?

没有了对朝廷的敬畏,李林杨在抢地盘,难道其他将领就没有这种心思?

而且,甲午战争结束后,比起太平天国之后的形势,只会更加复杂!

几十年前,淮军湘军是怎么干的,又是怎么掌握了权利,李鸿章可是经手人,他一清二楚!说到本质,就是朝廷和湘军淮军做了一场交易,清廷给高官厚禄,湘淮军不造反!

李鸿章想起来了,几十年前那个夜晚,曾国藩已经病入膏肓,临死之前对自己说的那句话:“兵权交的早了!”

曾国藩选了做忠臣,末了,还是后悔了呀!曾国藩是怎么死的?说白了就是被气死的!(有兴趣去网上深搜一下天津教案)

甲午之后,朝廷的力量会更弱!朝廷能与地方军头们达成交易吗?本来,或许是还有希望的。但,现在多了个李林杨!李林杨的行事作风,完全不似官场的人,完全不讲君君臣臣,利益当先。但凡是李林杨给朝廷的电报,几乎没有不要钱要官要地盘的!

李鸿章呆了半天,说出了一句:“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七十多岁的李鸿章,已经没有万里封侯的壮志了!虽然还在这个政治舞台上,但精华已尽!

“走君主立宪这条路....”李鸿章迟迟疑疑,终于说出了他心底的想法。

“太理想化了。”李林杨道:“没有几个人会主动放弃手中的权利!满清贵胄绝对不会!”

“如果呢?”

李鸿章眼中竟然泛起了一丝光亮。真特么“忠臣”啊!满清的忠臣,对我中华来说,就是汉奸啊!或许朝廷,或许满清贵胄有那么一两个有这样的觉悟。但。。

“满清放弃权利的速度跟不上人民觉醒的速度!”

李林杨斩钉截铁的说到。这句话他说的非常有信心,由不得李鸿章不信。李林杨是个崇信系统制胜的人,对宣传极其重视。红旗军的宣传机器在山东战役获胜之后就早已全力开动。

红旗军的宣传文章传单,乃是以千万数量计的!仅仅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至少一千万人口,甚至几千万人口对于甲午战争有了自己的认识!对满清的无能有了新认识!《旅顺大屠杀》的消息传遍了全国,更是激起了全国人的愤怒。“倭寇一日未退出国境,敢言和者皆为汉奸!灭其族,掘其坟!”的传单更是人人皆知!甚至在满清控制最为严格的京师,也几乎人人皆知!

红旗军走到当下,宣传的机器开动,就不可能停下来!

清王朝玩文字狱是娴熟的,但对于大规模,有组织的宣传,只能说是惊慌错乱!

一番长谈,李鸿章认为真正的看清了李林杨。李林杨说话很直白,不玩文字游戏。但,深度,哪怕是李鸿章也难以企及!

“满清放弃权力的速度,跟不上人民觉醒的速度!”

一句话,震撼的李鸿章念了三遍,感慨三遍!

“真没办法了吗?“李鸿章的心理很复杂,年轻时没造反,临老,他想做个有始有终的臣子。封建士大夫,就是这么个理念,甚至可以说是人生理想。改变,很难。甚至说根本不可能!

“朝廷,若有决心,就继续打下去,哪怕迁都再战,也还有一丝挽回人心的可能!”

李林杨给出了大清朝的唯一解!

“若如此,战后你打算怎么做?”

“发展工商,发展军事,以待瓜熟蒂落!”

战争时期,李林杨不会造反。战争结束,李林杨也不会立即举起反旗!只看甲午战争,满清还能召集起来好几百个营的军力,足以说明,时机未到。想想那支精英汇聚的队伍,二十八年才打下江山。李林杨穿越才十五年,真不着急!而且,造反这种事情,其实也急不得。朱元璋都说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何妨学上一学!红旗军,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壮大力量,需要时间。

因此,李林杨提出了要求:“把江南制造局(船厂是制造局下属)交给我吧!”

自己从零开始建立企业,太慢了。因此上,接手江南造船厂和江南制造局,乃是见效最快的方法。虽然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一帮读圣贤书的其实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深入,反倒是官办企业的弊病无师自通。以至于比日本时间长,投入大,但成效远不如日本。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说是一点成效没有!江南制造局目前拥有的设备,尤其是一些重型设备,乃是红旗军集团急需的!比如一台2000吨水压机,比如一台才投入几年时间的1200吨水压机。类似这种重型设备,从采购到安装调试,没有两年甚至三年时间,根本就不可能投入使用。没有这种重型设备,红旗军集团别说制造大炮了,连迫击炮都造不了,连大口径炮弹都造不出来!说句题外话,哪怕是六十年后,共和国在1953年才拥有了第一台1200吨水压机。

这个要求,含义很深,绝不是只在表面上!这是一个交易,言外之意:拿到了江南制造局,我就不会立即造反!

李鸿章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