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朴韧!(1/2)
李世民说完话之后,程咬金又忍不住催促道。
“殿下,您就赶紧说吧,莫要急坏了陛下!”
李厥闻言心虚的吐了吐舌头,然后侃侃而谈。
“其实很简单,只需效仿咱们大唐的府兵制即可!”
“府兵制?”
“对呀!”
“将高句丽之民编练成兵,并且赐予他们永业田,以及更多的田地、田宅,并且免除他们的徭役、赋税。”
“他们占了这么大便宜,定然非常爱惜自身府兵的身份,镇压起反叛的高句丽人也会更加积极!”
“而且,为了保持他们的独立性,孙儿建议让他们集中居住。”
“集中?”
若说李厥提出府兵制,李世民并不意外。但若说起集中二字,李世民却满脸大写的懵逼。
“孙儿建议在高句丽之险要区域周围划拨良田,营造城镇,让被选入高句丽府兵的人集中搬进去。”
“同时在颁布一些律法,禁止府兵和普通百姓通婚,只能跟大唐府兵,或者同为府兵的人通婚。”
“陛下也可以从军中挑选一些有家眷的府兵,让他们主动跟这些人结亲。这样一来,几代之后这些人就能被咱们所同化,成为大唐最忠实的士兵!”
“这样啊……”
李世民本能的觉得大孙之言有戏,而且是非常有可行性。只是此事太大,牵扯到太多利益,让他一时间难以抉择。
在李世民还在犹豫之时,李世绩主动站起来道。
“陛下,嫡长孙所言有理呀!”
“若是真如嫡长孙这样安排,高句丽之府兵就只能依靠大唐,忠于大唐。”
“因为除了大唐,谁都无法保证他们的利益!”
李世民自然懂这个道理,他之所以在犹豫,是在想一件事,那就是大唐的府兵制是否也需要改革?
因为他刚刚在听李厥所言之事时,脑中突然灵光一闪,觉得这是一个控制军队最有利的措施。
历朝历代都是对军队失去控制,这才失去天下的。
隋朝如此,周朝如此,北魏更是如此。
他大唐很难说不会重蹈前朝的覆辙,但他曾经苦思冥想了几年,愣是没想到任何办法。
直至听到李厥这番话,这才如拨云见日一般。
对呀!
军队就该是军队,不该和普通百姓搅和在一起!
若是将大唐的府兵按照折冲府的规模集中居住在一起,这些人世代通婚,势必和普通百姓分割开来。
然后皇家再保持和将领们世代联姻,岂不是就能通过武将、十六卫,将大唐的军队牢牢控制住?
不行……
这里还有很多漏洞,还需要细细揣摩。
比如说府兵身份的继承问题,府兵的升迁、赏赐问题,以及府兵的永业田等等事项。
李世民想到这里就是一阵头大。
虽说他作战依然勇猛,谋略依然超绝,但他毕竟老了,已经是天命之年,身体和大脑都不再年轻。
唉!
此事朕只能开个头,后续的事情就得交给这孙子处理了……
李世民想到这里,就不由狠狠瞪了李厥一眼,暗骂这孙子不当人,竟知道给自己找麻烦!
事实上,李厥之所以想到这个办法,其实是借鉴了某清的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有很多缺陷,但唯独有一点不可置疑,那就是八旗制度保证了满清皇帝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但李厥可没想在大唐建立什么狗屁八旗制度,只是小小借鉴一下,打算打造一套完全忠于大唐的高句丽走狗罢了。
毕竟满清的八旗没有人,有的只是奴才。
大唐不需要奴才,大唐需要的是有思想,有人格,有自尊的人!
“此事稍后再议……”
“今天时间也不早了,诸位先行回去歇息吧!”
“诺!”
李世民说稍后再议,但第二天就接连下达了一系列政令。
首先从国内调来一大批官吏,哪怕是在大唐犯了死罪,本该秋后处斩的官员,都被他一股脑打包弄了过来。
其次,李世民又让高句丽和百济各自贡献一百名既通晓大唐文化,又熟悉半岛情势的官吏。
并且不计较出身,不论其出自圣骨、真骨,哪怕是凡骨都无所谓。
最后,李世民又命李世绩、程咬金等人在高句丽遴选兵员。
高句丽人普遍矮小,想在这里招到跟大唐府兵一般高大的士兵非常难。
因此,程咬金和李世绩矬子里拔大个,用了足足半个月,这才在几十万的平壤百姓中挑选出三千合格之人。
李世民对这三千人非常慷慨,当即赐予了他们土地、粮食、铜钱,还贴心的在平壤城外,给他们划了三块居住地,让他们建立三个折冲府。
这三千人都是平民出身,有些甚至是奴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