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洋鬼子来了(1/2)
营口地处渤海边,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常年不冻港,温度最冷的时候也不过就是每年的1月左右,如果用后世的摄氏温度表示,最冷也不过是零下十度左右。
比起山西的气候条件,这里还算不错的,只不过海风有些冷。
咸丰的旨意已经传来了,允许了乔景善和景寿的请求,正式将营口这块地方从海城和盖县的管辖之下划分出来,成立营口海防同知厅。
乔致庸正式实授海防同知,官职比正常的正五品同知高一级,正好与之前咸丰给他的从四品知府品衔一致。
乔致庸用心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早早的安排好了棚户房,用来安置跨海而来的一众移民,因为资金充足,所以吃喝暂时都不愁。
移民们本来还对这个陌生的地方充满了不安,但是没想到在这遥远的关外之地,还能过上这么好的一个年,個个都表现的积极踊跃,对乔大人感激莫名,有的甚至都做了牌位日夜供奉起来。
乔致庸不辞劳苦,带着景寿等人亲自深入到移民住所,大过年的,一两句温暖人心的问候,每每都让在关内过的凄惨的下层民众暖到了心里。
咸丰四年的春节,乔致庸过的很忙碌,不过也很充实。两位夫人都到了,娇滴滴的样子让人难以忘怀,顶着两人幽怨的目光,直到大年三十,乔致庸才回到府上和二人团聚。
明珠、翠儿这两个小丫头也都一起来了,被长栓护送着一路赶来,既感到兴奋,又有些疲惫,不过这两种感觉在见到了自家丈夫的第一时间内,就消失殆尽了。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度过了除夕夜,海风吹拂过来,吹散了鞭炮声,与南中国炮火轰鸣的气氛不同,营口的风儿是如此和煦。
……
转眼的功夫,年就过完了。
进入2月份,负责看守沿海地区防务的铁信石和刘黑七派人传讯过来,说是海上来了十多艘打着洋人旗号的大船。
乔致庸知道这应该是孙茂才带着在闽地购置的茶叶到了,便和两位夫人请了假,带着人手赶到了辽河入海口,那里坐落着年前仓促修建而成的港口。
孙茂才已经带着两个洋人下了船,十多艘风帆船纷纷靠岸抛锚,深水港就这点好,海岸线平直,一艘艘大船上的茶叶正在工人的帮忙下卸下来。
孙茂才领着洋人,来到了乔致庸的面前,身边还跟着一个懂外国话的翻译,激动地一把上前抱住乔致庸。
“大人,可想死老孙了!”
乔致庸也很高兴,许久未见,孙茂才还是这么放荡不羁啊,“孙兄,这一趟走下来,看来你这是收获满满啊,还不给兄弟讲讲!”
孙茂才拉过翻译,道:“这次南下,茶叶收了好多,一部分运到福州口岸,卖了一批给洋人,一百多万两的买卖,剩下的都拉了回来。”
听着孙茂才激动的讲述,乔致庸才看向这两位洋人。
不需要翻译,乔致庸自己就能说英文,试着问候了一下,其中的一个便露出意外的神色。
这是一个英国商人,名字一大串,乔致庸就记住了爱德华,俩人用英语交流一番,都对彼此的身份有了了解。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