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风声(1/2)
“你应该要邀功,这事王大哥你确实帮了我不少忙,感谢的话我也不多说了,要是谢你,三天三夜都谢不过来。”庄言感激道。
王立健说:“你可不用谢我,自从有了你,咱们文艺界网站的流量可是越来越高了。你我充其量是互惠互利,谁也不用谢谁。”
庄言笑了笑,王立健不是市恩的人,他也不再婆婆妈妈了,而是笑着说道:“那这蒲松龄奖什么时候公布?”
“嘿,光为你高兴了,正事还没开始说。蒲松龄奖的最终结果会在十二月三号由作协统一宣布,颁奖会在十二月十八号进行。今年的颁奖大会是在燕京的中国现代文化馆举行,到时候你要来燕京一趟。”王立健说道。
“十二月三号,倒是挺巧的。”庄言笑道。
“巧?”王立健有些不解道。
庄言解释道,“是这样的,茶峒那边那天会举办一场龙舟比赛,他们邀请我去观看,我已经答应了。”
“呵呵,这个茶峒倒是一下子出名了,前几天从网上看到说这个茶峒要改名边城,他们倒是挺会顺杆子爬的。”王立健笑着说。
“谁都想日子过得好一些,可以理解。”
“嗯,是可以理解,确实是有点巧,不过你也要小心,奖项正式公布那天,你就这么在大庭广众下晃悠,小心被媒体记者们给堵住,回不来了。”王立健调笑道。
庄言却是无所谓,“我身为中国知名作家,这点被曝光的觉悟还是有的,记者们早晚要堵我,干脆让他们堵个痛快,以后也少些偷偷摸摸的行径。”
“得,算我没说,看你这样,倒还挺享受,这可跟我之前认识的那个低调的庄言不太一样。”王立健说道。
“我不是低调,我是怕麻烦。”
“有什么区别么?”
“好像……没什么区别。”
……
蒲松龄没公布之前,庄言的日子还是像之前那样过。
网上关于蒲松龄奖的猜测也有很多,而人们的关注点也主要集中在短篇奖和中篇奖两个奖项上面,因为这两个奖是蒲松龄奖重中之重的两个奖项。
在这两个奖项上,呼声最高的有三个人,其中短篇奖有两位,一位叫做何其昌,今年五十五岁,是燕京大学文学系的教授,也是中国现实主义流派扛鼎的人物。
他在今年年初所创作的短篇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在业内的名气还是有的,有人评说这片充分体现了上个世纪末中国的革命人士的爱国主义情怀。
另一位,同一奖项的竞争对手也是燕京大学的教授,不过是主教哲学的,同样在年初,他在新华社文学板块发表的短篇,也是一篇主旋律,内容十分贴近蒲松龄奖的主旨。
奖项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可能看的不是知名度或者是文学宗旨上面的东西,反而更加看中内容是否对国家的发展有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