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影响扩散(2/2)

这几年,京西受益于南北交通要道的开通,以及菜篮子工程,小手工业的兴旺开始有了崛起的征兆,尤其是it互联网的优先试点,注入了新的活力。

至于南边,实在找不出什么了不得的特色来,本地人都觉得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好地方。

相比于其他区,经济落后,开发难度大,没有利润增长点,就连金尚一开始也不想来这里投资,甚至去更远的地方,投资啤酒花种植基地,建个小手工业制造中心都比在这种上不上下不下的地方折腾要强。

好在经过仔细勘测,京畿地区的风口和光伏资源较为密集的区域,并不是特别多,值得开发的更少,马家堡凉水河附近得了个“马马虎虎,还不错”的评价,于是第一个大型数据中心就决定落户了。

好歹距离近,方便看顾。

靠近河边的地方,本来就没几户人烟,以前是一片比较落后的工厂区,搬走后的开发一直难以落实,于是让金尚捡了个便宜。

零星的几个小村落,在承诺的“高昂补偿”和“还建优惠”条件下,很快连屋子兼开辟的几块菜地给让出来了。

真要严格计较,有几分是属于他们的,还真难说,现在直接拿钱走人,大家都认为自己赚了。

太遥远的设想就不说了,眼下的调试已经基本完毕,并网就等着最后一步,然后由城市电网以弹性电价的模式,和数据中心园区进行电能买卖了。

下个星期最后一轮测试完毕,并网后,出于对新年开工用电量飙升的考虑,城市电网以每度电0.21元的标准价,买了一个月的巨额发电量,尤其是白天用电高峰。

电力工程师根据目前测试的结果,绘制了发电量和负荷曲线图,以及一系列指标结果,大多金尚看不懂,但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特点,安排燃气发电机组和大容量储能电池执行削峰填谷,稳定输出电能,防止波动。

而城市电网也根据这一指标,按照需求发放输配电需求,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柔性直流系统满足要求后,收到足够的报酬,算是双赢或者多赢,大家都不吃亏。

解释了一会,二姑夫张华大致明白了金尚对这个地方的利用方法。

走进园区办公室后,外面“呼呼呼”的震颤风声总算是停歇了。

“隔音做得不错。”

金尚笑着回应道:

“这地方要是没点防护,时间久了,都待不住。而且,也不全是坏事,对光伏电站来说,驱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靠人工没法弄,有风力发电机……都能吓走。”

光伏板清洗本来就不轻松,要是有很多鸟雀啄食破坏,或者鸟粪落在光伏板上,时间久了会破坏设备的。

“那……你这边的养殖中心怎么样?”

“还好!一个是离得远,有隔音材料吸能,再就是……时间久了,那些牛羊也多多少少适应了,风力发电机一开始测试的时候,牲畜一度有食欲减退的情况,现在已经改善了很多。”

“那就好!”

张华长舒了一口气,外甥好不容易准备试水农牧业,要是因为开局不顺而不再加大投入,对冰河贸易来说,也不是好事。

“农光互补植物工厂怎么样?”

“还好吧!这小半年,基本是以反季节蔬菜的种植产出来维持一定的收入,赚钱倒是不多,重要性不低,很多基层分管民生工作的干部都来视察过,反响还行。”

“只靠种菜?”

“也试过食用菌和药材种植,前者还好,后者嘛……也就金线莲似乎有点搞头。”

金尚琢磨了一会后,有些希冀地补充道,

“目前磨合得还不错,选出了几个高价值作物,另外,我也想着,是不是以培育种子和幼苗为第二发力点,光卖菜,也没什么意思,毕竟场地有限,真要做大做强,还不如做楼房养猪。”

“种子,幼苗,牛犊,猪仔,小鸡么?”

闻言的张华认可道,

“这倒是一条路!你年前送过去的种子和小牲畜,我看了下效果,都挺好,没什么大毛病。”

“那就好!海水稻呢,也还行?”

“马马虎虎吧,比我那边……还有农科院的产品要靠谱一点。你是怎么选育的,似乎效率很高?”

效率能不高吗?

“金手指”加持的,比常规手段靠谱多了。

海水稻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抗逆性和产量,而是稳定性和一致性有问题。

一般而言,作物新品种培育,除了转基因,基本都是以杂交选种的方式进行的,主要的手段就是大批培育,优中选优,将满足条件的性状挑出来,稳定成新的亚种。

可现实情况下是,挑出来的优势品种,往往在二代或者三代出现问题。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精心挑选的一批三花猫,本意是希望后代都是三花,结果它们的后代往往会出现毛色不纯,甚至生出狸花,橘猫或者其他什么品种。

如果只是毛色这种无伤大雅的性状也就算了,关键是海水稻这种集中了数个品种优势基因的作物,因为杂交太厉害,驳杂不纯,它们的后代更容易出现返祖或者剧变。

这就需要专家经过一代又一代地培育,用时间换空间,将蕴含杂质或者无用基因的个体从总基因库中剔除,最终做到彻底驯化,培育出完全满足要求的作物品种。

真正优秀且稳定的新品种的培育,往往需要一二十年时间来完成,一位农业专家的研发黄金期,也就这么久。

这一行,枯燥且无趣,充满了各种意外与挫折,一个不慎,半辈子的心血就付诸东流了,老百姓往往只记住了那些成功的英雄,却关注不到无数背后默默奉献的人。

刚开始,金尚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金扫帚”只是加速生长,阻止副作用什么的,待后来,才回过味来。

哪怕这个农光互补基地做得再好,也就那么回事,可要真培育出一个划时代的农牧新品种,专利费都要收到手软,就算不是什么改变世界的超级作物,稍微有点特色的优势品种,也很不得了了。

牲畜幼崽只是小试牛刀,海水稻的驯化则是重要的一步,这玩意确实挺难吃,而且产量一般,可它能在重盐碱地上生长,就这一个优点就值得大力发展了。

远的不说,就南边的胶东半岛,就有总计约一千万亩盐碱地,这么大的地方,要是都能种海水稻,那可就不得了了。

人不喜欢吃,牲畜吃总行了吧,实在不行,做生物能源的材料也行啊。

而在二姑夫张华老家的俱轮泊,盐碱地的面积,比胶东半岛只多不少,江浙地区和西北需要治理的也不在少数。

“抗寒还有待提升,但抗盐碱确实很实用,勉强有点商业价值了,我准备在黄河口附近找快地方先试试效果。”

黄河口?

那就是东营附近吧!

不管前世还是今生,都是沿河临海盐碱化重灾区,如果真有办法将那些土地变废为宝,那可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海水稻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十几年前就启动了,只是进展一直不顺。

其实想想也对,自然进化出一个新亚种,少说得数百年上千年几十代的异化,人工干预一二十年能有个好结果,已经算不错了。

而金尚的“金手指”似乎能有效加快这一过程,那就很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