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梦里啥都有(1/2)
叔爷看过后面,便给众人解释,这是因为当时立家谱的时候还是前朝末年,大煜未立的那段时间,所以先祖就先写的当时大家定下的村名儿,立国后续写家谱的时候才补上的前面。
“天地悠悠,白氏绵长,安居乐业,英才辈出。
吾等白氏西字辈三人,溯白氏之源,怀先祖之德,敬仰之心,溢于言表,家族荣光,不敢或忘。故定居百姓村之初,即思为白氏开支立谱。
白氏一族,孝悌忠信为本,礼义廉耻为纲,子孙世守,历久弥新。今篆斯谱,扬白氏血脉,传白氏文脉。愿吾辈及后嗣,铭先祖之艰辛,珍家族之传统,勤勉不懈,矢志向前,为白氏之永续,竭尽全力!”
叔爷读的这段稍小些的文字是白氏家谱的谱序,大概说明了一下立家谱的缘由。随后就是用最小的字记载了白氏一族的起源地,迁徙轨迹,现在可能的分布方向及地点,迁徙途中的墓葬地点,以及白氏的传统祭祀仪式等信息。
原来白氏一族世代繁衍生息在百离府凤栖县,上下族人不止五千之数,姻亲故旧更是无可计数。但时逢前朝末年,天灾人祸并发,实非人力可抗拒。家族为保血脉留存,经宗族长老合议,挑选了八支队伍四方求存。
中间又是一段从百离到现在命名为百姓村的这一支迁徙的过程,最后说明因为只有三名男丁幸免于难,于是便重新定了字辈,序齿后合为一家,统一将父辈定为首辈。希望后人如果有能力回到祖地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将百姓村白氏家谱归入族谱及宗谱。
“白大夫,这上面说的家谱,族谱和宗谱有啥区别啊?”一个村老问道。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比一个大。”
叔爷想通了以后,说话都不再是以前那副无所谓的样子了,不管谁问什么都能乐呵呵地耐心解答。毕竟是混过官场的人,真要动起心思,不说一见如故吧,至少也能算是如沐春风。
“像我刚才说的,白氏一族在祖地的人口就不止五千人了,比咱们仙鹤村的人还要多,放在县城,可能就占了大半个县城都不止了。如果每个人都要详细写明的话,那可不是一件小事儿,所以就得有个总纲,就像大树的树干一样,这就是宗谱。
而因为年代久远,分家或外地置业等原因,白氏族人不一定都血脉亲近或留在祖地,这时候就会再立一个族谱。就好像大树粗壮的树枝一样,将自己这面的谱牒讲述清楚。
而这本白家家谱前面也说了,到这儿后就剩下三个男丁了,我估计他们是不同辈分,但是年龄相近的。
如果还是坚持以前的辈分,那这几人一开始就没法平等相处,所以干脆重新编了字辈,三个人合成一家人,且根本没提原来都是什么字辈,是哪一支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后人离心,无人祭祀的情况出现。”
“我滴个老天爷,要不说你们白家人厉害呢!这个家谱里头这么多说法啊?”
“这本家谱因为是重新开立的,所以上面的信息还不算多。我曾经跟一个大家族的人聊过,他说只他家的家谱上,一个人要是生卒葬娶写完了少于一页,家族都会觉得这是个不孝子孙。”
“生卒葬娶是个啥?”那个村老又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