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那你现在怎么说呢?(1/2)
进士一科的考题有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贴十贴和义十条。考题量之大,之广,没有底蕴的平民可能连听都没听过,看都没看过,怎么可能轻易考中呢?
大煜解试百人取一,能参加会试的人数约为万名。而会试中十人取一,殿试亦是。我父亲常说,科举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但没有退路,还需提防左右。
因为即便是考中了,如果不能迅速决定党派,那么即便是能分给你个官做,也不会是什么有实权的官员,往往‘碌碌无为’、‘泯于众生’,没比平民好多少,那么之前的所有付出可能都得不到回报。
还记得当时我问父亲,做官不是为了百姓谋福祉吗?为什么还要要求回报?父亲答:‘如果自己或家人都不能因为你的科考而改善生活,改变阶层,那你又怎么能做到一心为民呢?为官者,首要学会的就是平衡!’”
白万里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后接着说道:“虽然我到现在仍旧不是很明白父亲所说‘平衡’是何意,但我确实能理解科考为官不是易事了。
从琼林赐宴后,无论是阁门谢恩,同榜期集,还是走马上任,每一关都离不开人脉、底蕴,而这恰恰是平民所欠缺的。
大煜的文臣分为选人、京官和朝官三类,而这三类只代表等级,不可顾名思义,不是带个京字就在京城为官了。
每科除了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授予八、九品的京官外,其余进士都只会授予从九品至从八品的幕职府县的官职,因为是京官的候选人,所以通常叫做‘选人’。
而选人之多,选人改官之难,父亲常玩笑称之为‘永沦选海’,就是在说进阶之难,难如登天。迪功郎、修职郎、从政郎、从事郎、文林郎、儒林郎、承直郎这七个级别,绝大多数选人一辈子都只能在其中‘老死选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选人转入京官,首先就要‘循资’,也就是‘三任六考’每次都要合格,这就至少需要九年了。
其次就是要有五张‘举状’,就是说,光有资格还不行,还得有包括顶头上司在内的五位高官愿意以自身作保举荐你,再经审官院勘磨后参加考试,才有可能改为京官。
为什么说‘可能’呢?因为这改官也是有名额限制的,每年通过者不足半百之数,常为二、三十人,所以又有‘寒士改官,视为再第’之说。
可即便是有改官资格了,还得‘待阙’、‘待班’、‘待次’,也就是是否能得到有实职的官位。而决定这个的,就要看‘四同’,乡贤、家族、婚姻这些人脉与际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