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刘常德开课(2/2)

官兵走了以后,权守志他们家才从山里跑出来,到招贤里定居耕种。

权家当里长,自然不敢抗税不交,虽然偶尔会拖欠一点点。

他们家当时是黑户,有一个好处,县衙收税只问权家要总数,其他一概不管。

权家多招揽流浪逃亡的平民,人多地多,摊平了赋税,家里还算过得去。

那年权世卿显露出了科举天赋,权家老大想让权世卿进学读书科举。

想要科举,权家老大就得让招贤里成为北直隶在册的招贤里,不再做黑户。

听到这里,路文海是大户出身,他能明白。

王珍,李文,郝光显他们就不懂了。

刘常德继续解释。

家里有人做了县学的生员,也是一件大好事,至少本家人可以站起来,不用跪着跟县衙讲话了。

但是当时的招贤里是黑户,权世卿自然也是黑户。

这些黑户只在县衙的私账上有名,北直隶,布政司,府,州各级官府,黄册账上都没有他们的名字。

黑户不能进县学读书的,不然生员参加科考,籍贯和保人怎么填?

填孔夫子吗?

开玩笑。

甚至不需要到科考这一关。

提学官常来巡察工作,到了县城,肯定要去学校。

上官到那里一问:

“权世卿,你家哪里的?”

权世卿回答:

“回学宪老爷的话,学生家住黄龙山边招贤里。”

上官就该有疑问了,县令报上去的人口黄册上没有招贤里。

这不就露馅了吗!

王珍他们这时候听明白了,原来如此!

权老大想将招贤里变成正式的招贤里,需要县衙,往上报的人口数据黄册的时候,把招贤里的人口数据加上去。

正好当时澄城县的县令一心搞政绩图谋升官,人口滋生,生民安乐就是第一政绩。

一般来说,县城胥吏和本地地主、大户都倾向于瞒报人口。

说到这里,刘常德踢了漫不经心的王珍一脚,笑骂道:

“王珍,听好了,这里很重要!”

“是,道长请讲,我听着呢”,王珍连忙点头。

整个澄城县的土地和人口,基本是有数的,农民上缴给官府赋税,让北直隶官府和县衙官府支配。

假如县衙瞒报人口土地的数据,本县上交北直隶支配的赋税少一些,县衙留存的赋税多一些,县衙胥吏就可以多捞一些。

县衙留存的赋税多一些,县衙官吏有得捞,本县的赋税征收压力不会那么大,地主可以不交税,大户可以偷税漏税,或者拖延赋税。

“听明白了吗?”

王珍点头回应:

“道长,我明白了。”

“李文,你们呢?”

“也明白了。”

刘常德继续讲解。

但是县令不是本地人,他过来两年多了,快三年了,三年就要调走。

县令钱也捞够了,就差政绩了。

权老大的想法,与县令的想法,一拍即合。

招贤里人口土地数据就随着县衙的黄册,一级一级,上报到了北直隶。

招贤里成为大明朝的招贤里。

这么一来,好处是,权世卿可以进学读书科举,将来给家族发展提供助力。

坏处是,人口数据报上去以后,隐瞒人口和土地的难度增大,权家拖欠赋税变得基本不可能了。

权家于是整了集市补贴家用。

这,就是,招贤里集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