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科学打灰,从我做起(4)(2/2)

混凝土块两端各自悬挂或者上置等重的重物或者水,接触面积尽可能小,记录水泥块崩裂以及折断时的重物质量。

通常来说,同一标准的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0%到20%,而悬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是铺在地面上的30%到40%。

用这种粗陋的方法,可以在没有法师的情况下完成简易的检测。

对于李维来说,内燃机、坦克、大货车这些玩意有生之年能看上一眼就算是主角光环附体了。

荆棘领1.0版本的马路是字面意义上的“马路”——让马走的路。

不管是行军调度的军马还是载货的牛、马、驴车,牲畜和人力是这個年头主要的运输工具。

所以李维要修建的马路考虑的是马车的车轮以及马蹄践踏产生的破坏,用料和强度上肯定是远远不如21世纪的八车道柏油路的。

李维也没这个技术条件。

而且拿罗马水泥铺路本身就挺“糟践”罗马水泥的,只能算是权宜之计——罗马水泥最适合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或者建筑工程。

比如说留存至今的罗马万神殿。

马路嘛,实在不行的话坏了修、修了坏,就当是增长荆棘领的GDP了。

总不会比土路更烂了。

当然,更精细的检测李维还是要在法师的帮助下进行:

【振动回荡】或者【化石为泥】可以检测不同配比的混凝土开裂或者损失一定质量(变成粉末)所需要的时间;

而透过破坏小块混凝土需要的施法时间李维可以将混凝土的强度和魔法挂钩;

各种杀伤性的魔法就是对混凝土理化性质最好的检测。

所谓“不看疗程看疗效”,就是这么个意思。

等到制作出不同水泥的“标准件”,确立了不同型号的罗马水泥的标准,这些繁琐的检测工作就可以靠“荆棘领住建局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抽样检测来完成了。

就是苦了这些法师和法师学徒们,每天都被李维压榨得形容枯槁,早早品尝到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工作强度。

……

「松香的建议添加量在水泥重量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

「生石灰与火山灰的配比在1:0.6至1:1.1之间,随配比不同有如下变化……」

「水泥灰与砂石的配比在1:2至1:3.5之间,随配比不同有如下变化……」

「筛网的目数选择……」

「炉渣、煤灰的建议添加量不超过15%,随含量增加变化如下……」

「砂石的选择……」

折腾了大半个月,第一轮实验室条件下的数据新鲜出炉。

“实验公路二号”项目随即开工建设。

而伯爵府派来的陶瓷匠们也带着二十多种不同的黏土来到了白马山。

此时的李维终于意识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在加洛林语里,没有“高岭土”这个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