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分析(1/2)
唐末五代七十余年来,围绕着皇位继承的各种勾心斗角、弱肉强食层出不穷。而当下之局势可以说是近百年来最稳定的时候了,若是此次由武功郡王赵德昭继位,只要再下一代也是武功郡王赵德昭的子嗣继位。那么,此后的大宋帝位传承就将迎来了更为稳定的继承制度。
不再似之前一般,帝位传承过程中几乎每次总有幺蛾子。
想到此处,薛居正亦是不由点头颔首应许,可以说在如今赵光义宫车晏驾的情况下,选择赵德昭已然成为当下最合适的选择。
可以说,这也是他们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礼制,如今得以在自己的手中实现,如何能不让人着迷呢?!
而此时端坐于几案之后的赵德昭虽对事情的进展有着一定的预料,但却不知道如今事情发展得如何了。
而此时的他正在思索这眼下的局势,就如今发生的高粱河战役来说,也可以把他看做是最后一场五代的战役。
作为其指导思想的战略奇袭,大纵深突破的战役方法,以及皇帝本人亲自指挥的战术决战,都具有浓厚的五代色彩。
但以如今的结果来讲,也正式宣告了五代的战争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这种曾经在藩镇及地方政权之间,朝廷和叛将之间的战争中屡试不爽的作战手段,如今被用来对付辽国这种在政治和军事上都相对稳定的大国,已经不能得到预想中的效果了。
即便这些作战手段在早期也收到了相对的效果,但情况不同的是:辽国广阔的领土,为抵消宋军早期的强大攻势提供了足够的回旋余地。
而其强大的增援能力也足够挑战,以及重夺宋军的战役主导权。
耶律休哥以及耶律斜珍的这一令人瞠目结舌的侧击,便使得宋军自皇帝赵光义以下不知所措起来。
纵使他赵德昭、崔彦进、孔守正、曹翰、石延卿等人有着很多优秀的表现,但是仍旧铸成了当下连皇帝都死了一位的局面,这种局面也不是偶然形成的。
总的来说,在宏观角度上,高粱河此役体现了战争形势上的新陈代谢。
想到此处,赵德昭不由微微一叹,从今以后在对待辽国的战争中,改变这个传自五代以来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及战役方法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如仍不改变,几年之后的雍熙北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倒不是说这个战略指导思想以及战役方法如何如何,只是在面对当下的对手之时,已经不再适用了。
毕竟,任何军事信念都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存在一个形成的过程。
可是,这种信念形成之后,它就会以一个战略文化的形态被保存着,而这就必然会对未来的战略发生着影响。
固然,成功的经验容易塑造良好的传统,但是上层决策者也要了解到,这种军事信念是在一定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对他们的偏狭性要有着一定的保持警惕。
否则就会重蹈此次宋军出兵前,崔翰所谓的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的覆辙。
当然,这也不是责怪崔翰军事思想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意思,崔翰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为出色的那一批军人了。
其人出身博陵崔氏,少有大志,风姿伟秀。后周世宗柴荣时,他隶属于时任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的麾下,后来征淮南、平寿春、取关南,颇有功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