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各校争抢李有福(1/2)

孟编辑回去之后,满心感慨,他深知李有福的试验一旦成功,将会给农业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

于是,他将在李有福家乡的所见所闻,以及李有福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试验,事无巨细地撰写成文章,发表在了报纸上。

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在李有福那虽显简陋却堆满各类农业书籍的房间,精心拍摄了许多照片,那些书籍有的纸张已经泛黄,边角微微卷起,却被李有福翻阅得勤勤恳恳,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少年对知识的渴望。

同时,在李有福老家上河村那宁静质朴的乡下小院里,孟编辑记录下了李有福专注于棉花培育的身影,画面中李有福眼神明亮而坚定,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些承载着希望的棉花幼苗。

此外,对于李有福提及的在山中寻觅到的几株木棉树,孟编辑也着重描述,仿佛能看到李有福满心期待着冬天过去、春天降临,然后迫不及待地奔赴山间进行嫁接木棉树实验的情景。

孟编辑在文章结尾处,情真意切地写道:“真希望李有福同学能够早日实验成功,让棉花变成棉花树。如此一来,咱们国家的棉花产量将大幅提升,民众再也无需担忧冬日的严寒,温暖将不再匮乏。”

文中还提到李有福关于辣椒和茄子的大胆设想,他希望能让辣椒演变成多年生的辣椒树,茄子也能拥有同样的特性。

“想象一下,在广袤的荒山上种满辣椒树和茄子树,几乎无需过多管护,待果实成熟之际,便可轻松前往采摘。

若真能达成这一愿景,农民伯伯们的生活将会迎来质的飞跃,那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美好画卷啊!”

文章一经发表,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对李有福这个名字充满了好奇与探究,上河村也随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有人不禁发出疑问:“上河村,这不就是那个近来在全国声名鹊起的村庄吗?”

当人们将李有福与上河村的蓬勃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时,心中豁然开朗:上河村在河面上种植水稻和空心菜这一创新之举,或许正是出自李有福的锦囊妙计。

想必最初是李有福暗自在河面上进行试验,待取得成功后,便引领上河村生产队在河面上大规模推广种植。

果不其然,今年上河村生产队在河面种植水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量可观,品质优良,这一突破性的成功让上河村声名远扬。

往昔的上河村,不过是众多平凡村庄中的一员,毫无特色可言,每年都面临着经济亏损的困境,无奈之下只能向公社大队申请贷款以维持生计。

然而,今年的上河村却似一颗璀璨的新星,骤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巨大的转变让外界人士困惑不已。

如今,一切谜团都已解开,原来在这背后,是李有福这个小小的神童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默默推动着上河村的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众多农科院的高层领导们心中不约而同地涌起这样的念头,他们深知像李有福这样的天才少年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纷纷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李有福招揽到自己的学校。

在农科学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南京农业大学内,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校长、副校长以及教导主任等一众领导正襟危坐,围绕着李有福的事宜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校长神情庄重地开口说道:“这个李有福,无疑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是难得一遇的好苗子。咱们学校作为农科学院的翘楚,拥有顶尖的师资力量、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丰富的学术资源,只有在这里,才能为他提供最优质的教育环境,让他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培养。”

“大家集思广益,仔细探讨一下,究竟如何才能吸引李有福前来我校就读,我们应当给予他哪些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条件。”

南京农业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至 1902 年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多次的更名、合并,最终在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组建为南京农学院。

多年来,学校在农业的遗传基因学、良种培育等关键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是一所当之无愧的实力强劲的农科大学。

无独有偶,在千里之外的北平市农科大学,学校的领导层同样齐聚一堂,会议室里弥漫着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校长神色略显焦急地说道:“各位,李有福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有所耳闻。长久以来,我们学校在与南京农院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若想实现超越,李有福绝对是我们的关键所在。”

“我们决不能错失这样的天赐良机,让他被南京农大捷足先登。我猜测南京农大此刻必定在绞尽脑汁地谋划,想尽办法将李有福收入囊中,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

北平农业大学的历史底蕴同样深厚,其前身为 1905 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 年由北平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而成,1960 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 64 所重点大学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