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孙燧:明代忠臣壮烈的一生(2/2)
正德年间,江西政局动荡,宁王朱宸濠图谋不轨,密谋叛乱,其势力渗透朝廷,官场风气为之一变。前任巡抚王哲、董杰等或遭毒手,或因故离职,导致江西巡抚一职几成烫手山芋。面对这一危机局势,朝中重臣杨一清与陆完深知江西巡抚人选至关重要,需一既有胆识又具智谋之人担当。杨一清在众多候选人中慧眼识珠,力荐孙燧,认为其无畏强暴,能妥善应对复杂情势。[43]
孙燧临危受命,深知此行凶险,将家人送回故乡,仅携二仆前往江西,展现了视死如归的决心。抵达江西后,面对朱宸濠日益明显的反叛迹象和其在南昌的嚣张气焰,孙燧不动声色,严加防范,以防信息泄露。他一方面尝试以忠义劝说朱宸濠迷途知返,另一方面则暗中与副使许逵共谋对策,加强军事部署,以防万一。孙燧预见到直接上奏可能无果,便以防御盗贼为由,悄然加强各战略要地的兵备,包括在进贤、南康、瑞州等地屯兵,设立安义县以削弱盗贼势力,恢复饶、抚二州兵备,强化九江的军事控制力,并提议在关键位置增设官员,以加强对朱宸濠潜在威胁的监控。此外,他还机智地转移兵器,以防被朱宸濠利用。[9]
朱宸濠觉察到孙燧的防范,多次试图以贿赂、暗示乃至直接下毒等方式逼迫或除掉孙燧,均未得逞。孙燧在危机四伏中依然保持冷静,拒绝了副使许逵提出的先发制人策略,认为此举可能给朱宸濠提供发难的借口,选择隐忍待时。他连上七疏,详述朱宸濠叛迹与盗贼情况,无奈书信皆被截留,未能上达 天 听 ,使得孙燧的处境愈发艰难,内心充满忧虑。
与此同时,江西遭遇大水灾,朱宸濠蓄养的盗贼借机滋事,孙燧与许逵虽策划捕贼,但因天气突变未能成功,盗贼遁入朱宸濠祖坟,孙燧借此秘密上疏朝廷,再次预警朱宸濠的反叛意图,却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朱宸濠的步步紧逼与朝廷的迟钝反应,孙燧以一己之力,孤军奋战于风口浪尖,展现了一位忠臣的坚韧与智慧,也为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埋下了伏笔。
四、惨遭杀害
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的反叛图谋已近公开,为稳住局面,孙燧与巡按御史林潮采取策略,将朱宸濠虚伪的“孝行”奏报朝廷,意图拖延时间,等待时机。然而,正当朝廷即将对孙燧等人的举动有所行动时,御史萧淮及时揭露了朱宸濠的真实面目,迫使朱宸濠意识到事态的紧迫,决定提前举兵。[11]
在朱宸濠生日的宴请中,孙燧等人陷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面对朱宸濠假借太后的名义宣布起兵的谎言,孙燧毫不畏惧,挺身而出质问所谓的“诏书”。朱宸濠的狰狞面目彻底暴露,他欲强拉孙燧为其“扈驾”,即承认其篡位之举。孙燧严词拒绝,痛斥其逆天而行,誓死不从。在场的副使许逵同样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保护孙燧并痛斥叛贼,两人最终被残暴的朱宸濠及其党羽拘捕。面对死亡的威胁,孙燧与许逵毫无惧色,大声斥骂,展现了大无畏的忠贞精神,直至被残忍杀害于惠民门外。[12]
孙燧与许逵的牺牲,激起了更多忠臣义士的反抗。朱宸濠虽然起兵,但其内部并不稳固,加之官军的迅速反应,其叛乱很快陷入困境。三贼虽然被任命为将军,但在各地官吏和民众的抵抗下,难以发挥真正作用。朱宸濠的军队因军械被孙燧事先转移,战斗力大减,多持木棍作战,更显其不得人心与败亡之兆。伍文定与南赣巡抚王守仁相继起兵,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叛军最终覆灭,无一漏网。
五、嘉靖追赠:忠烈之名实至名归
孙燧的牺牲并未被遗忘,嘉靖帝即位后,感念其忠贞不二,特赠其礼部尚书之职,并赐谥号“忠烈”,以此表彰其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孙燧的英名因此得以永载史册,成为后世士大夫学习的楷模。
结语
孙燧的一生,是忠诚与智慧并重的一生,是勇敢与担当交织的一生。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在权力的诱惑与生死的考验面前,真正的忠臣敢于直言,勇于赴难。孙燧的故事穿越时空,至今仍激励着人们坚守正义,勇于担当,提醒我们,在任何时代,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品质都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