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选角与选景(2/2)

弗兰克·马歇尔的选择没有错误。

李丰就是那种很特别的实用主义者,一切能节省的成本一定要节省。

try{ggauto();} catch(ex){}

还有一个理由,弗兰克·马歇尔没有说,就是去枫叶国拍摄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工会的过多的干涉。

这就不能再说一下好莱坞工会制度。

在好莱坞,维持整个体系链条运作的核心就是好莱坞发展多年形成的工会制度——好莱坞工会制度。

工会采用的集体谈判和基础协议保护了会员的基本利益和权利,比如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长等等。

同时也加快了签约效率,拿着工会的基础协议去谈,就可以一口气直接签下大批工作人员。

但是缺点也有,手续繁杂,每个制作团队都要专门的小组来处理相关合同等文件,用来应对工作,工会也随时可能进入剧组进行检查。

-----------------

当选景基本上敲定了之后,选角工作也在同步进行着。

几天后,李丰来到新线公司所在地,参与选角工作。

除了弗兰克·马歇尔邀请试镜的演员,还按照规矩,通过演员工会发布了试镜通知。

好莱坞的选角一定存在各种各样的规则,为了避免一些麻烦,但同样也要按照工会的规则进行。

好莱坞的选角系体制已经逐渐发成一个多方制衡的系统,无论导演、制片人甚至投资方都没有绝对的权力。

首先,挑选演员一般需要先通过选角团队。

然后这个团队再联系到演员工会。

再然后工会会按照制片方的要求,通知所有符合条件的演员,约定时间进行面试。

最终面试的考官则由导演、制片人和演员工会派出的经纪人三方组成。

在这个流程里,选角导演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

选角导演的存在,可让举棋不定的导演减少和大牌演员冲突的可能性。

而在选择群众演员、特型演员、动物演员,甚至是大规模的“海选”过程中,选角导演就更显得必不可少了。

一旦演员进入候选阶段,不管那些穿着体面的投资方同不同意选角团队的意见,电影都将会进入下一步:让演员试戏。

演员要分别面对摄影机,来完成剧组给与的表演题目,这不可以用于检验演员是否合适,也可以用来检验选角团队和制片方的分歧。

摄影机可以展示一个演员的许多侧面,甚至这些方面是演员自身都无法意识到的,因此他在挑选演员方面就会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演员出演电影牵扯到各方的利益,所以一般的面试环节都要经过三轮以上,海选过程则需要更多的群体互相厮杀才能敲定最终的人选。

候选人基本确定了,还需要定妆,再三进行检验,如无其他问题,就可以签订合同了。

这个过程是在导演、制片和选角团队达成妥协无疑议的前提下最终实现的。

李丰就是要在这种复杂的流程下进行选角。

他没有好莱坞选角这样的经验,在原时空,选角完全是听制片方和投资人的意见。

这第一次的选角流程,李丰决定,还是要更多参考制片人弗兰克·马歇尔和选角导演的意见。

李丰坐在座位上,盯着门口,等待着第一个试镜的演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