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盐业(下)(2/2)
“两个月的训练,新兵成军,不见血,难成军!”
不管是倭寇还是盐丁,只要敢来,都会沦为新兵的磨刀石……陈锐还在愁着如果倭寇不多,新兵去哪儿历练呢……去山东实在有点不安全,毕竟现在的鸳鸯阵还难以抵御骑兵。
try{ggauto();} catch(ex){}
“你想的倒是周到……”徐渭咽了口唾沫,但随即在心里算了下,“如此说来,还是要继续募兵?”
“当然。”陈锐迅速道:“在六月开始售卖粗盐之前,进行第三次募兵,总兵力超过三千。”
徐渭无言以对,显然陈锐早就考虑万全了,难怪之前吴泽规划营地的时候,陈锐将区域扩大了很多。
陶大顺还有些担忧,“据说扬州盐商在朝中颇有背景,朝廷会不会问责?”
“不可能。”徐渭随口道:“如今盐荒,舟山售盐,只要价格不比两淮盐高,谁都不能说个不是。”
“别说是要缴纳盐税的,就算不缴税,朝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缴税。”陈锐摇头道:“不按照盐引纳税,余盐皆纳税。”
“那户部就更不会反对。”徐渭突然怔了怔,打量了陈锐几眼,心里揣测这是恰巧还是陈锐刻意为之。
毫无疑问,陈锐在朝中最大的对头就是严嵩,准确来说是严世蕃。
如果严世蕃捣鬼,舟山售盐是有可能遭到一些麻烦的,但严世蕃决堤阻拦鞑靼,使得扬州大半沦为水泽,与扬州盐商是死对头。
不管是考虑到立场,还是考虑到扬州盐商,严世蕃都不会在舟山售盐这件事上做手脚,反而会乐见其成。
甚至说句诛心的话,明廷迁都南京,两淮盐税对于朝廷的财政来说太重要太重要了,如果出个能制衡两淮盐场的存在,朝廷是愿意看到的。
“其二是如何售卖。”徐渭嘴角抽搐了下,“想必你也早就想好了。”
陶大顺接口道:“大哥是准备让皂块铺子接手。”
“真是心思缜密啊。”徐渭叹了口气,真想问问陈锐……你之前将皂块铺子转给那些本地商贾,考虑到这点了吗?
想必是考虑到了的,陈锐盯着盐业……应该是去年就起了心思的。
“真是好手段。”徐渭觉得有些口干舌燥,看陶大顺一脸懵懂,都懒得解释了。
按规矩来说,普通民众是没有自由购买盐的权力的,实行的是里甲分配制度,但实际上盐店遍地开花,处处都是。
当然了,盐店也不是谁想开就能开的,必须得到官府的许可……但天下盐店这么多,所谓得到官府的许可,指的是当地的县衙。
陈锐之前将皂块的售卖转给嘉兴、杭州、绍兴、湖州、松江等各地的本地商人,这段时间舟山基建所需要的大量材料很多都是通过这些商人来采购的。
如今再加上盐……这些商人都是坐地虎,自然是有办法拿到售盐的许可权的。
如此一来,舟山这边根本就不用插手实际的销售,只需要批发给下面的经销商就行了……什么开盐店的许可权,什么与当地打交道,都完全不用理会。
离开盐场的时候,徐渭回头看了眼,有这片盐场,舟山基业已固。
在回到宁波将近半年之后,陈锐看似还只是个小小的副千户,但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
这份底气,让陈锐能够组织起一支不低于五千人的军队。
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发展,一点点的前行,虽然步伐还小,但却让徐渭实实在在看到了可能,很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