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安乐公主案朝局动荡(2/2)

李治闻言大怒:\岂有此理!竟敢在太子的书房下毒!来人,彻查东宫上下,一个都不要放过!\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跑来:\陛下,大事不好!朝中几位大臣联名上书,要求彻查安乐公主案,并质疑太子的身份!\

李治听完,怒不可遏:\放肆!这些人是想造反吗?\

福尔摩斯此时开口道:\陛下,恕我直言,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局势。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李治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福尔摩斯先生说得对。狄爱卿,你立刻去安抚那些大臣。福尔摩斯先生,请你继续调查下毒一事。朕要知道,到底是谁在背后搅动这趟浑水!\

接下来的几天,长安城内风声鹤唳。朝中大臣分成几派,互相攻讦。民间也流传着各种谣言,有人说太子其实是冒牌货,有人说安乐公主的死另有隐情。

福尔摩斯和狄仁杰日夜奔波,一边调查真相,一边努力稳定局势。经过一番深入调查,他们终于锁定了下毒之人——竟是太子身边的一名贴身太监。

在审讯中,那名太监交代,他是受了某个大臣的指使,目的就是要试探太子的血统。如果太子真的是皇族血脉,那么这种毒药对他的伤害会比普通人小得多。

得知真相后,李治勃然大怒,立即下令逮捕了那名指使下毒的大臣。但是,这件事却引发了更大的震动。朝中一些大臣开始公开质疑太子的身份,要求李治给出一个解释。

局势一时间陷入僵局。李治左右为难,既不能公开否认太子的身份,又不能任由这些流言蜚语继续蔓延。

就在此时,福尔摩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陛下,不如借此机会,彻底肃清朝中的不稳定因素。\

李治有些惊讶:\福尔摩斯先生此言何意?\

福尔摩斯解释道:\现在朝中局势混乱,正是查清这些年来积累的各种问题的好机会。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彻查那些大臣的背景和行为,清除那些真正对大唐不利的人。\

狄仁杰也赞同道:\福尔摩斯先生说得对。这些年来,朝中确实积累了不少矛盾。如果不趁此机会彻底清理,恐怕日后会有更大的麻烦。\

李治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好!就按照你们说的办。狄爱卿,你负责组建特别调查组,彻查这些年来朝中的各种问题。福尔摩斯先生,请你继续协助调查。朕要让那些居心叵测之人知道,大唐的江山,不是他们可以轻易动摇的!\

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朝廷清洗开始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大唐朝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隐藏多年的问题被揭露出来,一些看似清廉的大臣被查出贪污受贿,一些功高盖主的将领被发现有谋反之心。

这场动荡持续了近半年之久。期间,长安城内风声鹤唳,人心惶惶。但随着真相一步步被揭露,民心逐渐安定。人们看到朝廷正在努力肃清积弊,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最终,这场由安乐公主案引发的朝局动荡以李治的全面胜利而告终。那些对抗皇权、质疑太子身份的大臣们要么被革职查办,要么主动请辞。朝中重新洗牌,一批新的年轻官员被提拔起来。

在这场动荡平息后的一天,李治召见了福尔摩斯和狄仁杰。

\两位爱卿,这次多亏有你们相助,朕才能化险为夷。\李治感慨道,\这次的事件,让朕深刻认识到了隐瞒真相的代价。虽然我们暂时平息了风波,但是长远来看,朕必须考虑如何才能让大唐的根基更加稳固。\

福尔摩斯说道:\陛下,根据我的观察,大唐的根基不在于血统,而在于制度。只有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狄仁杰也附和道:\福尔摩斯先生说得对。陛下,臣以为,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防止他们滥用权力。\

李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两位说得很有道理。这次的事件,也让朕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朕决定,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的政策,进一步巩固大唐的根基。\

就这样,一场旨在巩固大唐根基的全面改革拉开了序幕。这场改革不仅涉及政治制度,还包括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福尔摩斯和狄仁杰作为顾问,为这场改革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当夜,福尔摩斯站在长安城的城墙上,眺望着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都城。狄仁杰走到他身边,感慨道:\福尔摩斯先生,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能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福尔摩斯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狄大人,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我们所做的或许只是激起了一朵小小的浪花。但是,正是这无数的小浪花,汇聚成了历史的潮流。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一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狄仁杰点点头,两人相视一笑,一起望向远方的天际。在他们的眼中,大唐的未来,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