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刘彻:大汉慈父(2/2)

try{ggauto();} catch(ex){}

朕所希望的就是将士的损失能够少一些,对匈奴人的杀伤能够多一些,仅此而已,等到将士们回来,只要有所斩获,朕都有赏赐。

战前的那一番鼓舞,不过是为了让将士们奋勇向前而已罢了。

不过现在昭公大君既然前往草原,那朕可以稍微放下一些心了。

等到大将军回来,好好盘桓一下匈奴人的战力和特点,为之后的战争积累经验。

我大汉有最精锐的将士,还有六七十年积累下的底蕴,击败匈奴一定可以,这大概就是朕生来的使命,是素王上皇交予朕的任务。”

贾谊和洛景对视了一眼,没想到战前慷慨激昂的一定要大胜的皇帝,竟然抱着这样的心思,不过这也让两人心中微微放松。

好歹皇帝没有好大喜功到一定要大胜的地步,尤其是贾谊生怕到时候皇帝被失败激的连续派大军出塞,把孝文皇帝积累的国力白白损耗。

“陛下,大军出塞一月有余,粮草的消耗,征召的良家子,以及征发的兵役辅佐,大致如下,目前国库还能承担至少两次出塞大战。”

贾谊放下心来之后开始和刘彻汇报这些后勤事宜,一谈到钱粮之事,刘彻喜欢撒币的本性就开始暴露,直接大手一挥道:“丞相,朕听闻自古以来没有苛待士卒而取得胜利的,朕的将士们在前线流血,朕不愿意让他们在军需后勤之上再受苦,还请宽裕的供给,务必减少将士们的损失。”

实际上现在的汉廷,对军功的奖励之丰厚已经是极其少见的。

在这个世界上,最强横又忠诚的军队就是敢战士,敢战士出现的时间极早,很多国家都试图建立过敢战士这样的军队,魏武卒就是最成功的,战力极高。

除了素王不能学习之外,对于敢战士的战力,所有优秀的将领都总结过,突出一个就是重赏重恩,尤其是重恩这一点,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一旦受恩再背主,社会的批判甚至比原先的世界还要严重,几乎可以称得上社会性死亡,尤其是洛氏的存在和强势,这一类人洛氏极其的鄙视,被洛氏鄙视的,在社会上真的很难混的下去,甚至会连累子嗣。

而且大汉以武立国,把持朝廷高位的,和地方实权的都是军功列侯,这种情况之下,就不可能压制军功群体。

封侯的待遇那就不用说了,数十年的实打实的封国,数遍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封侯都没有这么长久的。

很多封君甚至自己还没死呢,封地就直接没了。

还有普通士卒杀敌的奖励和后续的福利,为了拉拢士卒的人心,都远远超过了秦王朝时期,而且汉廷没有那么多用爵抵罪的事情,军功爵的含金量很高。

刘彻阻止了想要说话的贾谊,他颇为认真的说道:“丞相,这世上难道还有比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吗?

这世上辛苦的人有许多,但只有在战场之上拼杀的将士们,随时都会失去生命。

想要战胜匈奴,难道能仅仅凭借朕的几句言语或者将军们的运筹帷幄吗?

不是这样的,是要大汉将士们的浴血拼杀,十人去,五人回,注定会是如此的惨烈。

朕没有什么可以弥补的,只有学习洛氏的方法,没有兄弟的,没有子嗣的,不让他们上战场,在战场之上阵亡的,国家要多给抚恤,要让他们的家族荣耀。

要让大汉的儿郎,以征战为荣,以为国家流血为荣,些许的财货,朕不在乎,丞相今日可知道朕的想法了?”

刘彻很少这样轻声的说话,他总是慷慨激昂,但是贾谊今日却从中听到了远比往日更加坚决的味道,这是不容置疑的味道。

洛景微微颔首,贾谊重重躬身,沉声道:“陛下,臣知晓了。”

刘彻又道:“丞相您是海内大儒,又是孟儒魁首,朕是相信您的,但还请告知属下官吏,大战当前,若是克扣,朕不会给他们到岭南或者琼州的机会。

他们唯一所能去的,只有不见天日之黄泉!”

――――

汉帝国的皇帝刘彻,在死后被臣子评价为“武”,即“最擅长武功的皇帝”,他深受士卒的爱戴,笔者在研究汉帝国的历史中发现,在皇帝刘彻的时代,士卒的整体待遇增长了五倍以上,这与罗马帝国的皇帝塞维鲁颇为相似,塞维鲁皇帝曾经说:“不要苛待士卒,重重的奖赏他们。”于是罗马的军费增长了七倍,汉帝国的皇帝刘彻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再向前,伟大的凯撒同样如此,这或许就是伟大的君王所相似的地方。――《全球通史秦汉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