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古代的人越穷就越要生孩子(2/2)
老了能享享福,家族的香火没有断在自己手里。这也是古人一直生孩子,尤其是生儿子的强大动力。)
古人看着天幕,感慨着到底是不一样,谁家生孩子还讲究幸福不幸福,能平安生下来活下去就好了。
(在古代兄弟少的会被欺负,要是家里没有难顶,大多是会被吃绝户。)
古人看到“绝户”两字心中也是不喜,但这是很难改变的,女子只身撑起门楣是一件特别艰难的事情,甚至很多朝代女子压根就没有继承权,家中无男丁的情况,家中的财产都是要归于宗族或者朝廷没收的。
(这事孟子多少还是要背点锅,被断章取义和曲解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原意是:不孝顺的事情有很多,不请示父母很不孝顺,但是后来大家都更认可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不孝在古代可是大罪。)
儒家弟子只能沉默,话是孟子说的,而被曲解的估计也是儒家弟子干出来的,虽然不知道最开始断章取义的人究竟是谁,也没有书籍对此记录过,所以现在是多有读书人的错了。
这事办的真让不少读书人人觉得憋屈。
虽然天幕再三解释这句话的不对,但是这种错误的理念可谓是根深蒂固,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很难被动摇。
(人只要有希望,就不会不繁衍后代。)
不少农民也是点点头,是啊,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只要在努力一些,那日子肯定会一代比一代好的。
(孩子,算是古代人最便宜、最稳定、最划算的投资。)
(在古代人口可能能用来像商品一样买卖的。)
卖儿卖女的事情在百姓中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
太平盛世也好,乱世也罢,人口买卖从来没有停止过。
有能力养活自然是最好的,若是没有能力,卖掉也能换些钱财。这也是封建时代人们的悲哀。
(古代战乱不断,徭役税也是很重的。读过杜甫的《石壕吏》就能理解,如果征去服兵,那几乎就是九死一生,还有各种河道等的徭役都是需要家家户户出人的。儿子多可以轮流去服徭役。)
征兵入伍这事,古代确实是不像现代,大部分的士兵都不是自愿去军队的,朝廷一旦下达指标,就不是随便就能躲掉的。
哪怕是一个村子里或者镇上,对于朝廷明旨颁发的也不能反抗,再不舍,每家也是要出人的,不然就是九族不宁了。
(人多,开荒种地也是好的,或者租地主或者乡绅家的地种植。)
土地是农民的底气,家里有钱就会想着置办几亩地。
租种他们天地的人更是盼着能拥有只属于自己的田地,租种是需要给主人家交租的,自己辛苦一年,实际上属于自己是很少的一部分,再加上每年要向官府交的税,剩下的也就堪堪养活罢了。
各个朝代,皇帝和朝廷都是鼓励开荒的,甚至希望农民手上也能有更多的土地。
乡绅、官员等土地收税大多不是如实缴纳的。
而只有农民是真的没有什么反抗的力量,朝廷规定如何收税,百姓只能服从,即使是面对突然的加税,百姓也只被迫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