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政 1(2/2)

根据战场表现,还有一部分纳入东北军主力师。一部分纳入红旗军主力。以上合计约五千人。

其他一万多人,东北军给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分田地!要知道,这些人全是山西河南陕西的青壮,都是地少人多的省份,相对吸引人口容易。实际上包括山东,人口都已达到了土地承载力的极限,移民也势在必行。而且,向东北移民,资金成本比向唐国,班达共和王国移民要低太多了。可以说,只用稍稍的支持一些资金,就能形成移民的良性循环。

东北富饶,有无尽的森林资源,初期仅仅砍树卖木材就能够筹集到足够的移民资金!

清末,国内,尤其是北方,植被被破坏极其严重,不仅建房做家具的木材缺乏,甚至连做饭的柴火都缺乏。都不说卖成材,卖烧饭取暖的柴火都能赚钱。如果读者君看清末的老照片,会发现背景往往都是光秃秃的山!东北这边都不用乱砍乱伐,稍稍规划一下砍伐的森林就够了,或许有点那么不够环保,但此时人的基本生存才是第一位,环保暂时还提不到工作日程上。

砍了树,然后开荒种地,黑土地撒下一把种子,到了秋季就是吃不完根本吃不完的粮食!

仅仅只要一年,移民就基本能安顿下来,从而形成循环。当然,辛苦肯定是少不了的。

甲午时期,东北只有六百万人口。但到了满清倒台,东北已经是一千九百多万人口。平均一年就是百万移民。要知道,那还是全凭民间自发的移民,如果有了组织,有了政策的支持,要不了几年,东北就能超过一千万人口。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国内已经是灾荒遍地,处处烽烟,民乱此起彼伏。因此,移民,不难!

末了,一万五千多山西陕西河南的青壮,有一万都自愿的移民了!这些青壮,当初当兵也只是为了吃饱饭而已!现在有了极为优惠的条件,只要不是思想极端保守的,基本上都愿意移民到东北。话说,一个人或者说一家子,不论这个时代还是二十一世纪,一辈子努力,能赚到五公顷(七十五亩)土地的人,不多!反正,李林杨当年别说七十五亩地了,连百十平米的房子都买不起。

以如此优惠的条件,吸引移民,只今年一年就绝对能保证十万人口的移民。一旦形成良性循环,第二年就是二十万,第三年就是四十万,如此每年都能移民翻倍。十年之内,东北达到三千万人口都不是问题。

最后再说一下东北军的权利架构,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就是:以祝之三为首,统管军政!祝之三成为红旗军中第一位挂上了中将军衔的高级将领。周润奇则是参谋长,副军长,少将军衔,而且周润奇还兼了一个少校宣抚官的职务,负责政治思想工作。东北军原少尉宣抚官鲁大门,也一并升职为少校宣抚官。师部副参谋长为孟关,上校军衔,主管军需后勤。聂顺江为师直属炮兵团团长,军衔上校。

莫迈七为骑兵旅上校旅长,三个步兵旅长分别是刘向东,郭永昌,张岩定也都是上校军衔。其中刘向东就是祝之三小分队之一,郭永昌为周冠军第四旅调拨给东北军的一个团的团长。而张岩定则是红旗军主力第一旅的一名团长。四个旅长,全都名副其实,有能力,有战功,有忠诚!

东北军常备一个师,占了十三个团的番号,从八十开始到九十二。守备师没有正式番号。

漠北军,比照东北军,以姬沛霖为军长,统管军政!乃是红旗军第二位中将军衔的高级将领,而且姬沛霖本身就是少校宣抚官,现在升职为中校宣抚官,成为宣抚系统仅次于总宣抚官方润的存在。

2月13日,春节,一直到2月28日元宵节,李林杨都在东北。红旗军也一直守着山海关。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直到朝廷封赏李大明一个陕西延绥镇总兵的实职(延绥镇原总兵余虎恩回湖南岳州平乱,后升任喀什葛尔提督,未就任,改任武卫中军,带兵十营)。李大明带领的秦军在这场战役中表现非常优秀,伤亡比例甚至超过了红旗军主力,仍然士气高昂!自古秦兵耐苦战,名不虚传!因此李林杨非常看重这支部队。红旗军卡住山海关,其中一个小目标就是为李大明要一个实职的总兵官。当然,主要是为东北军整编争取时间。

李大明在红旗军序列中,为60团团长。朱玉,河南归德镇总兵,为65团团长。这两支部队,在红旗军内称为六字头部队。

过了元宵节,东北军的整编已经完成。八艘鸟粪船送来三万多吨粮食以及许多农具工具,解决了东北军的缺粮困境。李林杨这才乘船带兵回了江北,照例,李林杨还是没有进京觐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