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锻刀(1/2)
郭平的锻压机床做好了,但是用来切割的滚轮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
不过也还可以。本来郭平考虑到他剩余的铁都做成了一大块铁板,用剪线钳是剪不开的,不用机床很难切割开,但陶盆做成的熔炉又太小,塞不下一整块铁板。
但是他看看正在烧制水泥的砖窑,心想,也是巧了,小熔炉塞不下,砖窑还塞不下吗?
虽然温度达不到熔炉那么高,无法把铁融化成铁水,但仅仅是软化铁板,达到方便切割的程度还是能做到的。
看来想锻造镰刀就是趁今天了!顺便也做一对切割用的轧刀出来。
郭平又给砖窑添了一次燃料,让于梦晓帮忙看着火——虽然她也只能看着,并不能越过界线来帮忙,炉温真的有什么问题也帮不上忙。
然后,郭平自己跑回营地取来了铁板,剪线钳,和其他能想到的工具。
回到砖窑旁,郭平先把铁板插进燃烧室上层的空隙里加热,然后找了一个高度大小合适的平台,当做铁砧。
现在有了铁锤,打铁只会比之前更加方便。但打铁之前,首先需要做的是锻压。
就像郭平给于梦晓讲解的一样,生铁的碳含量很高,韧性和延展性不够,无法随意打造成需要的形状。
但是经过至少800度的高温,生铁里的碳与空气里的氧气反应,能够除去一部分碳。
但反应只发生在表面,所以需要把钢反复拉长折叠,增大表面积,最终把碳含量调整到合适的比例,这个过程就是锻造。
古人从一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锻造的工艺,至今,水平高明的匠人仍然会制作手工锻造刀具,产品十分精美,能够卖上很高的价格。
但郭平的打铁手艺远没有那么高明,他选择借用工具辅助——谁能说使用手摇式锻压机床不算手工锻压呢?
铁板在砖窑里烧到红热以后,郭平把铁板取下来,小心地用剪线钳剪下来一片。
接下来,郭平调整好锻压机床两个转轮之间的距离,把烧红的铁片卷进去,让转轮能够把铁片压得更薄。
压完一整条以后,郭平把铁片对折,重新再次压薄。重复三次以后,得到的就是经过八层折叠的铁片。
按照古法工艺,好刀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锻打,但郭平没有那个追求,他只要打一把能用的镰刀就好了。
所以,再一次把铁片折叠锻压,得到16层折叠的铁片时,郭平就停止了锻压,把铁片拿去塑形了。
隔着厚厚的浸湿过的草编护手,郭平查看了一下铁片的碳含量,已经达到了1%,可以被称为钢了。
郭平试着在铁砧上用锤子改变铁片的形状,把它弯成经典的镰刀形状——半月形。但他毕竟是个打铁的新手,怎么也打不出合适的形变。
如果时间稍长,铁片冷却,就只能重新加热再进行锻打。重复了几次之后,郭平放弃了。
他最后打造的镰刀不是旗帜上那种半月形,而是类似死神的镰刀那种稍小的弧度。
郭平尽力把镰刀打成了内部带有刀刃的形状,但说实话,能保持刀片笔直,不歪歪扭扭的,已经很困难了。
try{ggauto();} catch(ex){}
就这样吧!郭平举起最后一次重新加热的镰刀,左右翻转端详着。再给镰刀尾部接一个细长的铁片用来装木质手柄,镰刀的金属部分就算完成了!
郭平把打完的镰刀插进水里淬火,嗤的一声,水面上升起一簇火苗,但又迅速熄灭了。
从水里拿出来的镰刀已经失去了火光,变成了冰冷的黑灰色。
此时,郭平直播间里,对打铁感兴趣的粉丝正在自发激情解说。
“这个过程我懂!打铁最后都要往水里一插,呲的一声!”
“顺便,这可不是为了仪式感,是为了让钢铁变硬的必要步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