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可怜的苏氏(2/2)

大儿子,也就是孙山的阿爹,孙伯民34岁,娶妻苏氏,虎领山村人,育有4女1儿。

大女儿谷雨14岁,二女儿立夏12岁,三女儿小满9岁,四女儿寒露8岁,小儿便是孙山,5岁。

二儿子孙仲礼32岁,娶了隔壁镇的姜氏,育有二儿一女。大儿子孙定明13岁,二儿子孙定庆11岁,三女儿小雪9岁。

三儿子孙叔文28岁,娶了隔壁村的郑氏,育有三儿,大儿子孙定广10岁,二儿子孙定永8岁,三儿子孙定德6岁。

小女儿孙春娇25岁,嫁给县城郊区的周二郎,育有一儿一女,大儿周大宝7岁,小女儿周妙妙5岁。

孙山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家里的几个哥哥姐姐认清楚,但每次一窝蜂的人群涌进来,头皮发麻,觉得这家人太能生了,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阿娘,我来了。”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三叔。

挨他身边的是二叔。

两兄弟比起来,性格天壤之别。二叔和父亲一样,老实憨厚的农家汉子,三叔呢,油嘴滑舌,喜欢吹牛,满嘴火车跑,总之他说的十句,信他一句,已经很给面子了。

孙山看到两个叔叔,站起来,喊了声二叔三叔,又喊了二婶三婶,之后和哥哥姐姐打了声招呼,继续蹲在黄氏脚下烤火,一离开火堆,身子冷,还是继续烤吧。

黄氏笑着看着一屋子的儿孙,笑得很慈爱,喊着:“坐,饭差不多好了。”又拉过家里的孙子,一起烤火。

“阿娘,我去帮厨房帮大嫂忙活。”三婶脆生生地说道,然后转身走出院子,往厨房的方向走了。

而二婶,喊了一声婆婆后,早就默默去厨房帮妯娌了。

家里人多,靠大嫂和家里的几个女娃子,肯定不够人手,还是快点去帮忙,把饭菜做好。

不一会儿,传来饭香味。

苏氏带着两个妯娌,和家里的4朵金花上菜。

冬至的晚饭很丰盛。

一大锅骨头煲莲藕汤,煲好汤后,把莲藕捞起来,用蒜头葱花调味,一盘爆炒莲藕就完成了。

接着上了一道白切鸡,这只鸡就是今天祭拜神灵祖先用的,苏氏直接把它白切,加上姜葱,原汁原味,看着很诱人。

又上了一条清蒸皖鱼,这条鱼真大,足足12斤重,是孙伯民在今早去镇上赶集买的。

最后一道猪肉炒青菜。

加上一大锅番薯米饭。

别看一家十几口人,四菜一汤觉得少,但在孙家村也算独有一份,何况份量大,足够家里人吃。

三叔的小儿子定德流着哈喇子,眼纠纠地看着桌子上的菜,嘴馋地说:“阿奶,我饿了,可以吃没。”眼珠子溜溜转,阿奶不动筷,我可不敢私自动筷,会被阿爹阿娘打的。

女人带女娃子一桌,黄氏带着孙山和儿子孙子一桌。女人那桌的份量明显比男人这一桌少太多。

黄氏见人齐了,菜也上齐了。

用筷子夹了一块莲藕,对着大家说:“吃吧。”

大家仿佛等着一声,等了好久,大人还是小孩,立即举起筷子,朝着那盘肥鸡夹去。

这白切鸡,可过年过节才能吃到,馋得很。

孙山看到眼前的鸡腿,先喝一口莲藕汤,苏氏放了些胡椒葱花,味道清淡又暖胃,冬天喝最舒服。

一低头,一抬头,孙山的大海碗又多了几块鸡肉和猪肉。

不用想,肯定是阿奶夹的。

要说那么多子孙,黄氏最偏爱就是孙山。

一来他最小,大房好不容易得到的。二来,黄氏和大女儿大儿子感情最深,在失去当家的时候,全靠这一对儿女支撑。

共过患难,自然感情最好。

爱屋及乌,对孙山疼爱有加,有好吃的,第一个想到就是小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