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洪泽湖、一锅粥(1/2)

泗州之“泗”,可以理解为一条淮河流经的四个区域,分别为泗洪、明光、盱眙、五河,其中泗洪、五河位于淮河北岸,明光、盱眙位于淮河南岸。

从“散装江苏”的视角,可以很好地理解泗州的地理空间,明明是一个行政区域,却零碎得很。

曹彬率军沿着淮河挺进的过程中,已经先后攻占了泗洪、明光、五河,就剩下一个盱眙,而这个盱眙,就是所谓泗州城的位置。

之所以不能“据城而守”,是因为太小了,大概就是现代中国农村小县城的级别,城门、城墙、城壕倒是不缺,可是,李重进一想到面对的是曹彬,当即决定全部人马开出城外。

守着城打,有两个风险——

一是迟早会破,必然会破!双方将领都是后周禁军系统中千锤百炼出来的,攻城略地的本事,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赵匡胤、张永德、李筠、曹彬、潘美,这五个人如果单论水战能力,曹彬排得上第一。

李重进很清楚,自己一旦甘愿成为“被动防守”的一方,曹彬就能不紧不慢地准备工程器械,调兵遣将,然后分陆路、水路攻击狭小的泗州城,尤其是在城北靠近淮河的一侧,李重进面朝淮河,可不是春暖花开,一定会头破血流!

二是躲进泗州城之后,曹彬根本就不惜的打,人家本来的目的就是攻打扬州,只不过是因为泗州挡在前面,如果李重进龟缩在城中不出,那太好了,曹彬会立即挥师南下,直扑扬州!

而且,这种打法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李重进会在中途截击、背后捅刀,因为不远的地方就是蚌埠,在走一点就是寿州,高怀德盯着呢,李重进前脚走,高怀德后脚就到,到时候谁包谁的饺子,还不一定!

所以,对于李重进这边,最稳妥的战略就是正面应敌,而且要主动进攻、持续进攻,让曹彬一方始终无法站稳脚跟。

这场十万人规模的战斗,也有点“散装”的味道,谁也没规定,野外作战,必须是在泗州西南的开阔地。

九月十六,王彦超率新增援军两万,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运用洪泽湖地区蜘蛛网一样的河流水网,悄然无息地向泗洪迂回,大军在夜色的掩盖下,一直都渡过了徐洪河之后,“陈州政权”的守军才发现。

淮河地区与中原地区差不多,特别是环洪泽湖一带,都是平原地形,王彦超整顿完毕队伍,以骑兵为先锋,迅速切断了泗洪与外界的主要交通道路,然后包围小小城池。

泗洪小城里面,守军两千多而已,这边是两万,基本也不需要啥工程器械,那么多人围上去,就跟一群蚂蚁围毛虫一样。

九月十七,天亮之后,曹彬才接到泗洪失守的消息,可浮桥建好之后,主要兵力全都集中到了淮河南岸,根本就来不及营救!

为了保住淮河以北的落脚点,只能让张令铎分出一部分军队,加强五河的防御力,等到高怀德、石守信赶到之后,一部分加入主战场,另一部分去抢回泗洪——泗洪必须握在手里,否则,宿迁、睢宁、徐州一线的“汴梁政权”军队,就会毫无顾忌地冲下来。

九月十八,此后两天之中,曹彬派水军沿河登陆,无奈李重进早就打算“废城而战”,不仅在淮河南岸布置重兵,还大量建设障碍。双方反复在滩头拉锯,都没讨到便宜,直到曹彬分析得出,就算打下泗州也没啥意义!

城中根本就没啥人了,而且,泗州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东边是金湖,连通大运河,而大运河早就被堵的水泄不通!就算是打下来,还是要走水路才能到扬州!那还打个屁!

老子不如直接打到大运河,在登船南下!

一时间,整个洪泽湖、泗州的周边,就跟一锅粥差不多。

双方兵力不断调遣,加上水路、陆路不停更换,士兵疲于奔命,北方士兵本就不适应淮南水土,生病者众多。

更可气的是,彼此士兵之间的军备、服装完全一样,尤其铠甲,都是出自后周的军库,有时候双方隔着一条小水沟碰面了——

“你们也来了?”

“来了,你们去哪儿?”

“俺们往西,去干曹彬的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