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凶猛2.0版本(1/2)

谭紫霄不是不知道“先登之功”的重要性,可他更担心诸葛兰!不是因为诸葛兰是年轻将领中的“一号首长”,而是他手中握着三千天策军!

这三千人,名义上是归李元清统领,可实际上,属于皇帝李煜的亲属卫队,万一损兵折将,皇帝脸面无存,这场仗输赢就不再重要了,大家都得跟着倒霉。

所以,谭紫霄义无反顾、决然毅然地领兵去追赶,只不过,人数不太多,加上副将余洪在内,一共三十骑而已。

事实上,还有一个隐含的原因,诸葛兰与谭紫霄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默契地达成了共识,选择了同样的方式——

两人都意识到,自己太过于年轻了,不像申屠令坚、陈德成等人在南唐军队中有资历、有威望。

如果贸然进城,接受后周投降,很可能会造成对方不服气。投降就算了,竟然还投降了一个“雏儿”,面子上挂不住,难免后面发生什么意外。

这种事情,交给陈德成最好。

看着谭紫霄离去的背影,龙翔军陈德成摇了摇头,旋即下令:“全军入城。”

史珪早已经在城门等候。

史珪,祖籍洛阳,武将世家子弟,他的父亲,就是后晋严指挥使史晖。

历史上,史珪的官位一直都不高,也难怪张琼骂他“不努力”,在投靠赵匡义之后,进入禁军系统,很长时间才升为了校尉。

一直到北宋建立之后,史珪的官职才成为御马直队长,封了一个毅州刺史,还是“名誉性质”的。

直到赵光义称帝之后,他的官位才升了一个级别,只不过,还是“刺史”一类的,到死都没混上节度使。

然而,历史上的史珪,又确实是背刺张琼、令其丧命的人——

赵匡胤登基之后,因为“得位不正”的关系,担心其他人也造自己的反,于是提拔了一批下级军官,用来监事帮助自己“黄袍加身”的大将。

史珪是张琼的部下,在禁军当中职位不高,也被赵匡胤拉拢。《资治通鉴》上记载:“太祖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访”。说白了,就是让史珪去做间谍。

史珪这个人,拍马屁的功夫也算一流,他费尽心思,在汴梁打听情报,比如,一些商户卖给官府的货物价格过高,他就举报人家行贿,于是商户就被逮捕。一时间,竟然搞得汴梁城中的商户怨声载道。

一句话,皇权特许,作威作福,不仅是老百姓,官员方面,史珪也不放过,比如,德州知州梁梦生的罪过他,他就去找赵匡胤告状,说梁梦生欺男霸女、草菅人命之类的。

只不过,赵匡胤不糊涂,没有处罚梁梦生,还提拔他为赞善大夫。

史珪的作威作福,最终惹恼了自己的老上司张琼,张琼那脾气,一见面就揶揄、嘲讽,称他为“巫婆”(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史珪心里那个恨啊,于是,费劲脑筋为张琼编织了一大串罪名,什么不守礼制,在皇宫内骑马,诬陷皇太弟赵光义(赵匡义)、收受贿赂……终于,有一条罪名要了张琼的命!

“琼独断专行,恣作威福,禁军皆惧!”

要知道,禁军是赵匡胤的底线,是命根子!他自己就是靠禁军政变上位的!

大胆张琼,竟然敢笼络禁军,该杀!

历史上一段公案,“张琼之死”,再次验证了一个万古不变的道理,飞鸟尽良弓藏!

……

一见陈德成,恭敬施礼:“降将史珪,参见唐国将军,在下真心投诚,还望将军不要嫌弃!”

陈德成立即下马,以礼相还,笑道:“史将军,在下陈德成,若是猜的不错,寿州一战也算有些渊源,这叫不打不相识。”

史珪没想到陈德成如此客气,颇为感激,说道:“在下之前,多有冒犯之处,还望……”

“诶,史将军多虑了,之前各为其主,如今你主动献上和州,大功一件,皇帝陛下定有重赏。”

不经意间,看到史珪仍在一旁的拐棍,立即猜了个大概,说道:“史将军,身上有疾,还是进城休息,在下善后即可。”

史珪点点头,这样最好,反正都投降了,剩下的事情自己最好别管。

“如此,城中一切防务,交给将军。”

“好——”陈德成微微一笑,立即吩咐道:“传令下去,史将军及众投降将领,要好生相待,凡有苛刻之行为者,军法处置!”

史珪这才放心离去。

和州(西城)攻克,赵彦徽部就成了瓮中之鳖,歼灭或活捉,也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谭紫霄一路追赶,却始终慢了一步,当赶到西埔镇的时候,诸葛兰刚与张琼交锋完毕,说是交锋,基本上就是单方面碾压。

张琼的撤退意图很明显,就是沿着巢湖水道沿线,转进到巢县,再做打算,之所以在西埔镇暂停下来,一是因为步卒实在跑不动了,骑兵是四条腿,步卒是两条腿,还得拿着武器,一口气跑出去二十里路,已经很为难了。

毕竟,后周士兵没有进行过“五公里武装越野”的系统训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