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增兵疑云(一)(1/2)

张洎对徐铉的话,怀疑一半,相信一半。

怀疑之处,在于徐铉是为自己着想,而全无私心,无论怎么说,张洎也是宦海沉浮多年之人,疑心极重,就算是徐铉这种公认的老好人,他也提防着。

相信之处,在于徐铉为自己着想,也就是“志在丞相”,南唐官场最辉煌的一代,就是冯延巳、宋齐丘等人,这些人舞文弄墨、朋党专权,一直压着徐铉、韩熙载等人一头,而徐铉也是公认的“江南才子”,他自然不会甘心。

转念一想,若是赵匡义做皇帝,也不是不可能,他毕竟是赵匡胤的亲弟弟,又是极有手腕、能力的人,就算不能越过赵匡胤直接称帝,将来也可以“兄终弟及”,自己只要抱紧赵匡义的大腿就行。

几乎在一瞬间,张洎就定义好了自己的角色,对比后世,大概就是高拱对朱载坖(裕王)的关系。

曲终人散终有时,直教相思无处解。

金陵的热闹繁华,随着夜色渐渐深沉、明月渐渐西转,终于湮灭在了江南的雾霭朦胧当中。

一方面,金吾卫负责遣送张洎、赵匡义回到驿馆,另一方面,在韩通的坚持下,姚凤恭无奈地同行,两人连夜过江,返回扬州去了。

天近寅时,御书房中,又燃起了明亮的烛火。

从小周后寝宫中溜出来的李煜,正焦急地踱步,等待着约见之人。

好累,忙完家事、忙国事,怪不得说“自古名利不如闲”,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日不暇给、吐食握发,怪不得短命的那么多。

终于,殿外传来了匆匆的脚步,清风引领之下,潘慎修、徐铉、刘政咨、陈乔四人走了进来,脸上难掩倦色,心情却很愉悦。

“臣参见陛下,吾皇……”

“众卿平身!”

李煜赶紧迎了上来,将自己的“四大天王”扶起来,由衷地说了一句:“演得不错!”

假的,从一开始就全都是假的。

潘慎修的醉话,陈乔的掩护,刘政咨的撺掇,徐铉的背叛,都是做给江北来人看的。

说实话,这四位的演技没那么高明,甚至说,整个过程设计也乱七八糟、漏洞百出,可这恰恰是李煜希望呈现的效果。

众人之间说法不一,前后矛盾,能够造成一种南唐内部君臣不合、臣子冲突的假象,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演戏嘛,把假的演成真的,很不容易。

反过来说,想把真的演成假的,更不容易。

对待狡猾的对手,无论多高明的计策、多逼真的演技,都可能存在漏洞,但要是计划本身就“漏洞百出”呢?

没错,狡猾的对手就会陷入自我怀疑,进一步“利令智昏”,潜意识中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说法,并自己去论证正确性。

简单地说,就是给张洎、姚凤恭等人内心种下一颗“怀疑种子”,直接计划成不成功,并不重要,关键要让他们自己猜忌。

而最终的答案,解释权始终掌控在南唐手中。

“徐卿,张洎怀疑你了吗?”

徐铉说道:“陛下,张洎肯定心中存疑,不过,臣按照吩咐,已经答应将他的家人归还。”

张洎妻子陈氏,以及两个儿子张安期、张方回,此时都被羁押在江宁大营,以奴身做工,他们同样都是李煜手中的棋子。

李煜说道:“意料之中。刘卿,姚凤恭那边呢?”

刘政咨一笑,说道:“姚凤恭一心想要促成两国联合的局面,他回去之后,一定会鼓动符太后,让出鹰游山、大运河的路线,但韩通未必同意。”

李煜不在意,说道:“扬州的实际控制权,是在李重进手中,他只会站在符太后一边,毕竟,还要靠郭宗训给自己撑场面。只要李重进与韩通之间发生矛盾,扬州与汴梁之间,嫌隙也会不断扩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