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交猪(2/2)

帆布面毡里高腰,一双六块六毛七。

他在猪号上班,不穿这种鞋不行。

穿家里做的布棉鞋几天就造碎了。

余秀华做的棉鞋,鞋面是用黑色的灯芯绒,绷着布革巴。

里面是棉花和小花布或者白布。

用棉线钉好。

鞋底就是五六层的布革巴粘在一起,蒙上白布底。

用粗棉线纳底子。

最后把鞋帮子和鞋底缝在一起。

这就是一双布棉鞋了。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这么做。

农场的很多职工也是从农村来的,所以也把这个带来了。

有的家庭人口少的,双职工的,家庭条件宽裕的,嫌自己做棉鞋不好看,也没那个时间,于是就买鞋穿了。

在东北农场,冬天基本就是农田棉胶鞋。

当然不干农活的人,干部,教师这样职业的,就穿棉皮鞋。

“呐,把袜子穿上。”

夏天,熊家是不穿袜子的。

光脚穿鞋。

可到了冬天,不穿袜子就受不了了。

这袜子也是旧的。

“妈,现在就这样有点早吧?”

“早啥?早穿早暖和!你爸都穿上了。”

说着话,指了指地上的一双农田棉胶鞋。

这双鞋补着补丁,鞋里还塞着白色的毡袜。

毡袜是套在棉鞋里面的一种毡子做的棉袜子,是用来补充棉鞋的厚度的。

这可能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东西了。

棉胶鞋由于厚度不够,在寒冬腊月里根本就不耐寒,为了增加棉鞋的保暖性,在棉鞋里再套上一双毡袜,这样就更保暖了。

熊贵清也不再争论这些,穿上了老妈做的棉鞋,在地上跺了跺脚。

“妈,棉鞋真暖和!”

“暖和就好。”

熊贵清赶紧跑出去拌猪食,饱食度早就黄了。

喂了猪,他带着豆包进了屋。

熊家开饭了。

豆包趴在桌下,吃着馒头。

“我刚刚看了下,肥猪好像又胖了。”

熊贵清说道。

“你眼花了吧,还又胖了。”

老妈有些不信。

“我还是早点去办公室吧,也好早安排。”

“嗯,你去吧。”

熊长禄说道。

“过了年还不知道咋整呢。”

熊贵清饭后就出了门。

老妈翻出了一顶棉帽子来。

“把帽子戴上,你不冻耳朵啊?!”

余秀华埋怨道。

“呵呵,妈,没有那么冷。”

“戴上戴上。”

这是一顶非常时髦的棉军帽。

学名“八一式,草绿华达呢面,羊剪绒帽”。

售价八块三毛三。

这是去年冬天买的新帽子。

熊贵清拿过来拍了拍,一股子汗味飘过来。

闻着这味他就知道,这是自己的帽子,没错。

帽子往脑袋上一扣,他就往外走。

刚走了几十米,脑袋就冒汗了。

他摘下帽子,把两边的耳朵折上去,在顶上系个扣。

这才又戴上。

这回不热了。

脖子和脸蛋子被冷风一吹,凉飕飕的。

昨晚落雪了,又降了温。

太阳出来有点惨白,没有啥温度。

马路上的行人很少,偶尔走过一人也是脚步匆匆。

认识的打声招呼,不认识的低头就过去了。

快到办公室了,地面上的脚印多了起来。

远远的就见办公室后面的锅炉房,高耸的烟囱开始冒烟了。

“今年锅炉烧的有点早啊!”

他心里嘀咕了一句。

锅炉房的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人,挑着扁担。

那人弯腰往筐里搓媒,而后又挑了进去。

熊贵清走进了办公室的走廊。

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他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脸蛋子一麻。

皮肤有些紧绷。

这冷热猛然交替,皮肤都反应强烈。

王福林正在办公室忙活,见熊贵清来了,就问道:“有事?”

“主任,我的猪可以出栏了,啥时候送收购站?”

“是吗?”

他放下手里的文件。

“再等几天,我跟收购站联系一下,他们出车来拉。”

“好,谢谢主任。”

见王福林正忙,他告辞出来。

他琢磨着,如果这几天就能交猪了,那自己手里的那几张存单也就能动了。

这会儿的存单都不要求实名。

因此很多人存钱的时候,都会临时取个名字。

银行也是认单子不认人。

只要有存单或者存折就能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