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螳臂当车(2)(1/2)
九品寒门螳臂当车司马炎自从统一了天下之后,现在的他已经渐渐学会享乐,早已不是刚刚创业之初的那个励精图治、勤俭节约的帝王了。他除了自己沉迷酒色之外,还大肆赏赐大臣,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钱,布帛也是几十匹几百匹的赐予。虽然赋税收入在逐年增加,但是朝廷用度也同样在增加。豪门贵族们呢,也是奢靡无度的。在太康以后,朝廷上下形成了一股浮夸斗富之风,而这,没有大量的税赋,是行不来的。
朝廷掌管税赋的机构有二,分别是大司农和少府。大司农掌管的是官库,官库中的钱是为江山社稷用的;少府掌管的是私库,私库的钱用于皇宫的用度。原则上是官私分明的,但实际上往往存在混淆。圣明的皇上有可能用私库的钱用于贴补江山社稷,而昏庸的皇上就用官库的钱大肆挥霍享乐。
司马炎算不上明君,当然也不是昏庸的皇帝。他有功有过,毁誉参半。他到底算个怎样的皇帝,后人各有评论。平吴之后,有一件小事,有助于增加对他的了解。司马炎为了增加财路,曾经明码标价地卖官,但卖官所得的钱全都收进了自己的私库。平吴之后,他曾经问大臣们:自己堪比汉朝的哪位皇帝。大臣们有的说陛下堪比汉高祖、有的说陛下堪比光武帝、更多的说他堪比汉文帝,但有一位直言敢谏的大臣却说:陛下你堪比桓灵二帝。桓、灵二帝可是汉朝最有名的昏庸皇帝。司马炎听后很不悦,便问他,我虽然德能不及那些圣君,但是我克己为政,又统一了天下,你拿我比作桓、灵二帝,岂不是太过分了吗?那位正直的大臣道:桓、灵二帝也曾经卖官,但是他们卖官的钱是入了官库,而陛下你卖官的钱却进了私门。从这点看,你还不如那二位呢。其他大臣们听了这话,都非常替他担心,唯恐皇上杀了他。但没想到,司马炎却哈哈大笑说:桓、灵之时从没有像你这样敢直言的大臣,而我朝却有,足见我跟他们还是不一样啊。
司马炎到底有没有把本该存入官库的钱存进私库,不得而知。但司马炎宇量宽宏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才有舒晏这一番敢直谏的言论。
司马炎并不是不想替百姓着想,但是在减免赋税方面,却有相当的阻力。即便他同意减免,料想那些大臣们也绝不会同意的,实行起来,阻力肯定相当的大。因为在魏晋时期,豪门士族的势力大得不可想象,大到能与皇权抗衡的地步。
豪门为什么会反对减免赋税呢?因为缴纳赋税是平民百姓的事,凡是有爵位的豪门贵族甚至九品以上的普通官员都不用缴纳赋税。而且,所有这些有爵位的人,在他的封地范围内,会根据爵位的高低,所拥有的户数的多少,享受老百姓的税赋。从大到拥有几万户的皇室各亲王、郡王,小到拥有百户的小亭侯、关内侯,都在享受税赋收入。从高爵到低爵,享受的比例为二分之一到九分之一,爵位越高,其所拥有的封户越多;爵位越高,其所食赋税的比例也越高。也就是说,在某个封地范围内,这些有爵位的人先从赋税收入中拿走自己应得的比例,然后剩下的才是国家的。
正因如此,如果朝廷下令减免赋税,必然会触动这些人的利益,他们当然不愿意。这些人往往都是豪门出身,而且都在朝中把握着军政大权。魏晋时期的皇权,在历史上总体来说都是最弱的,很多事情都是门阀士族在左右,有时皇帝也很无奈。就像此时的司马炎,只是板着脸,不置可否。
比玉见皇上犹豫不决,便问舒晏道:“你信口胡诌说什么将成丁年龄从十六岁提高到二十岁,可有什么依据?”
“怎么没有?《礼记》中说,二十始冠,也就是说人到了二十岁才举行冠礼,才算成年。要不,为什么不在十六岁举行冠礼?再者说,从二十岁开始纳赋,古已有之,汉朝盛世时就曾经实行过的,而就像你所说,我们现在也身处盛世,为何不能实行?”
“你……”比玉又想反驳舒晏,却被其父施惠抻了抻衣角,示意他不要再说。原来施惠也早就看出来了,舒晏的提议是通不过的,因为司马炎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而且在场的大臣们也是反对的。相比自己的小小乡侯爵,在场的大臣们,王爵、郡公、县公等爵位高的多的是,舒晏提议的减免赋税,对他们的影响会比自己大得多,所以不用自己父子多嘴,自有人会反对的更激烈,保证他通不过。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