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深渊巨口(1/2)

这已经是古昊进入文明的第二个冬天了。

但是相比较于第一个冬天,生活质量简直是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部落的飞跃发展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

现在部落中人口是三千八百人,比起周围其它部落只是庞大一点。

不过却不要忽略了蛊蛮部落日益增长的虫群规模。

四百多只挖掘虫已经长到了接近半米的大小,冬天一过差不多就进入了成熟期。

别看它们身体不大,但是冬天挖起泥土来是一点不含糊,只不过对于食物的消耗量也是极大。

每日这些挖掘虫几乎就要消耗一千人的食物存量。

而且这可还没算上刚刚孵化出的一千多只骨甲蜈蚣。

还有部落中的盐虫,蝙蝠蛾,还有古昊正在培养的蜘蛛,螳螂,蝎子,毒蚊,黑蝇等杂七杂八的各种各种生物。

城池中有一块建筑就是专门给蛊巫建造的,里面的虫子数量简直无法计算。

在蛊巫们的控制下,这一片区域仿佛成了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

各种虫子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虫群社会。

虫巢中,虫子们忙碌地穿梭,有的在挖掘新的巢穴,有的在照顾新生的幼虫。

这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仿佛是一个精密的机器,每個部分都在各司其职。

这就是为什么古昊不能再扩大人口规模的原因。

表面上看,部落只有三千多人的嘴。

但实际上却还有一大群正在成长的虫群。

它们的需求就像一口深不见底的深渊,吞噬着部落的资源。

这就是蛊蛮部落为什么冬天还要派出大量挖掘虫和族人开荒的原因。

在寒风中,族人们身披厚重的兽皮,手持农具,与挖掘虫一起劳作。

挖掘虫们在冰冷的土地上挖掘,它们的强大力量挖掘前足让冻土也无可奈何。

族人们则在旁边指挥,将挖掘出的土地整理成一块块整齐的农田。

仅仅有农田还不够,水利枢纽也不能忽略。

古昊将要开辟的是上万亩农田,如果水资源不充沛的话,大批的农作物将会枯死。

正好现在冬天已经将河面冻结,古昊动用了大批的挖掘虫。

接着耗费了数周时间,在几个水流量最大的河流上挖掘出来数个蓄水坝。

然后又在农田中挖掘了水渠,这些水渠都连接着蓄水池。

一旦冰层解冻,大量的水将会流到农田附近。

到时候蛊蛮部落想要为农田浇水就非常方便,不需要再跑到河边打水。

如果没有挖掘虫帮助,古昊明年恐怕都不敢再让骨甲蜈蚣扩大规模了。

到时候上万只骨甲蜈蚣,又有那个部落能养的起这么多虫子。

这也让古昊意识到了虫族文明也不能一味的走入侵,战争道路。

靠抢夺来的资源数量始终是有限的,而且若是古昊只靠掠夺资源生存。

其他领主也不是傻子,只要在失败前将所有资源付之一炬。

没有了足够的资源,古昊的虫群大军的规模能坚持多久?

若是不把种田的本领提升,这个问题无疑会成为虫族的一大弱点。

除了开发虫子种田方面的天赋,古昊还在坚持不懈的开发虫族大杀器:蚁后。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