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衰败在于后继无人(二)(1/2)
宁荣二府的衰败,在于后代子孙的无能。
要想从根上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教育好后代子孙,因朝中无人任职,所有的人都指着祖辈们留下来的家产来过日子。
寅吃卯粮!
史溁这些日子在府里借着清点库房的机会,查阅了多年以来的所有账册,账上的银钱数目都是入不敷出的,府里维持现在的用度,不知道暗中典当了多少东西出去。
古董玉器这些东西,都是一个家族留下来的底蕴。
在家族发达的时候,搜集奇珍异宝,填充库房,等到家族遇见难题,或者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再将之卖出,用来筹措银两。
先前,史溁已经查到了王氏的陪房周瑞一家暗中倒卖府中财物,中饱私囊的罪行,其倒卖的数目令人闻之咋舌。
被王熙凤亲自抓管的荣国府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几乎没有什么人精心打理的宁国府呢?
宁国府也一定有这样投机倒把的人存在。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说的就是想要参与治理好国家,就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家族内部后患无穷,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兴国的栋梁之材。
教育,在于让人明理,知是非,懂进退,不退缩,不逞强。
史溁在宝玉、贾琮、贾环等上课回来给她请安的时候,经常问他们课上讲了什么,他们各自都有什么想法,在几个孩子不懂的时候,给他们一些解释和启发,现在看来颇有成效。
宁国府的私密之事外泄,多半是下人嘴不严导致的。
见贾蓉将她说的话都记在了心里,史溁压低声音说道。
“蓉儿,你可有与别的人说过三代不得入仕之事?”
贾蓉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这件事我没和任何人提起过!”
贾蓉在听到了史溁的问题之后,几乎是下意识地回答,这般态度,证明贾蓉说的都是真的,他确实是没有将事情与任何人说过。
宁国府同样知道此事的尤氏,几乎不出门,她不是一个碎嘴的人,几乎所有的事情到了她的面前都会到此为止,绝对不会再外传。
而且,尤氏基本上也不外出赴宴,要说是她泄密,是绝无本分可能。
那么,问题就不出在宁国府了!
史溁在心里仔细盘算着,荣国府知道此事的人只有她和贾赦,她从未与人说过半句。
贾赦为了保全宁国府的族人,也不会做出自毁根基的举动,加之贾赦忙的不见人影,所以,也绝对不是贾赦所为。
那么,知道此事的人,就剩下一处了——那就是皇宫!
消息一定是皇宫里面泄露出来的。
想到这里史溁的面色一肃,难道当今圣人对秦可卿的身份,依旧介怀?只有将人死死地踩在泥里才肯罢休?
当今圣人,真的这般计较吗?那他之前同意册封秦可卿,不是多此一举吗?
所以,现在宁国府要沉的住气来,小心地看上面的态度。
但是史溁心思回转,发现其中有些不简单,因为真正将宁国府现在的境遇挑到明面上的人,是张华!
用张华这个市井无赖来办事,与当今的手法极为不同。
也许,是皇宫里面人多眼杂,这才走漏了消息。
思来想去,史溁觉得这种情形是最有可能的,不管到底是当今圣人要将约定过到明面上来,还是这件事真的是皇宫里面不慎泄密,东府现在是真的要好生梳理一番了。
“蓉儿,你这几日,将府中的人好好查一查,看看他们行事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该收拾的收拾了,不要留手。
还有,就是一定要管好他们,不要在外面耀武扬威,事事都要低调。
你也待在府里别出门,省得一些心思不轨的人,在外面找你麻烦,更重要的事,你与张华不同时在张华面前出现,那么那些看热闹的人,对你们府上的猜测,就只能是道听途说。”
不让贾蓉露面,就是不想让事情再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
张华本人没什么能耐,要是没有人在背后给他撑腰,即便是宁国府的爵位降到五品,他也绝对不敢跳出来状告,毕竟贾赦这个一品大臣,还有薛家的姻亲王家,都是炙手可热的人,他心里知道他得罪不起。
只要贾蓉不再人前出现,张华与张华背后的人的这一招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泛不起什么水花来。
自己在让荣国府的人格外留心外面的动向,只要有人安排做事,那就一定有迹可循。
这是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
贾蓉没遇到过这种事情,心里早没有了主意,现在史溁说什么,他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疯狂点头。
“你也不用太过忧心,毕竟当今现在还用的上咱们家,不会太过为难你们夫妻,不然,当今为什么要册封你媳妇做县主。”
贾蓉想到上次秦可卿进宫之后,当今降下的皇恩,心中稍定,就听得史溁又说。
“不过,依我看来,朝中令三品以上诰命,跟随皇后一起去行宫的事情,你们还是找借口推掉的好。”
贾蓉当即答道:“就听老太太的,我媳妇孕中本就辛苦,去行宫舟车劳顿不说,还免不得各种行礼,我舍不得累到她。”
“好,张华的事情你就不要派人去调查了,我会找人去打听的,等有了消息,我会让史何来告诉你。”
“一切,听老太太的吩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