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想起了以前(1/2)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正文卷86想起了以前李琪听了,顿时就急了。

也不知道这个乡下小子怎么回事,皇帝的两个问题,还是文武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竟然能侃侃而谈!并且看皇帝的意思,好像也是比较中意的。

那岂不是说,这個驸马的位置,多半是这个乡下小子的了?

真要是这样的话,他娶不娶妻是小事,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的脸面往哪里放?

本来以他的年龄和婚姻状况,要娶皇帝的大女儿,就已经在民间引发非议了。如今要是还娶不到,那李家的脸真得就丢尽了!

怎么办?

这个倭寇的问题上,他很想再发表点什么,可是,一时之间,他脑门都出汗了,可是,脑子里一团浆糊,压根就想不出,还有什么可以说的?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皇帝宣布驸马是这个乡下小子的?

不,绝不能!

李琪这么想着,便转头看向他爹,眼神中都是求助之色。

李善长又何尝不想有转机呢,可他又不是神,一时之间,还要补充更多,最好是能驳倒那个乡下小子的观点,他也想不出啊!

一急之下,他便转头看向胡惟庸。

胡惟庸收到了李善长的目光,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就胡惟庸自己来说,他当然也不想这个乡下小子如愿的,脑子一动,便立刻开口奏道:“陛下,倭寇之事,微臣以为还是维持国策为好。如今北方战线急需钱粮,各地救灾,以及兴修水利,对了,还有用那水泥重修官道,到处都要用钱用粮!”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看了张一凡一眼,再次强调道:“张一凡所言,微臣以为不切实际!”

李善长听了,心中松了口气。不亏是自己举荐的人才,这个理由不错。

这么想着,他也向朱元璋奏道:“陛下,微臣附议!”

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看向张一凡问道:“对此,你有何看法?”

“陛下,草民不是宰相,钱粮什么的,草民也不清楚啊!”张一凡听了,耍了个无赖,暗中坑了下胡惟庸,言外之意,钱粮什么的,不是你这个宰相应该解决的么?

如果真要逼他的话,就钱粮一事,他绝对还能巴拉巴拉很多。

可如今为了镜静,如果话说多了,他知道李善长等人盯着的,所谓言多必失,肯定会盯着他说错的地方攻击他,因此,不是没必要,他没打算继续说。

朱元璋听到张一凡的话,不由得转头看了胡惟庸一眼。

钱粮这种事情,是所有君臣头疼的事情。就大明开国之初的情况,不但各地要大量用钱粮,而且朱元璋还不断免赋税什么的,钱粮就更难。

准确地说,钱还好说,直接印就是了。但是粮呢?大明宝钞印得再多,也买不到粮食啊!

为此,胡惟庸有点心虚,不敢说话,低下了头。

李善长见了,心中知道要糟。

虽然朱元璋的每个问题都没有点评,可是,任何人都能看出来,相对而言,肯定是张一凡这个乡下小子更有见解。如果从治国安邦之道来说,该是他最为优秀的。

难不成,就等皇帝宣布结果了?

败给了一个乡下小子,那李家的脸面何存?自己这个开国第一功臣的脸面何存?

这么想着,他看向朱元璋的眼神中,都是哀求之意。

朱元璋看到李善长的眼神,不由得一愣。因为他从未在李善长这里看到过这样的眼神,一时之间,让他一下回想起了以前。

刚平定滁州那会,意气风发地李善长就投靠了自己,向自己建言,以汉高祖为榜样,让自己第一次树立了争霸天下的目标;

他还举荐了各种人才给自己,也替自己安抚那些投诚的人才,使得自己麾下人才越聚越多,实力也变得更强大。

有人因为一些事闹了矛盾,他又擅长从中斡旋、调停,避免了不少内部祸端,减少了内耗。

郭子兴听闻了他的名声,想要把他从自己这里挖走,但是他却表示跟定自己,绝不走!

还有对战局的把握,对军心的稳定,对军纪的维持,甚至民心的积累,更不知道立下多少大功!

只要有他在后方,自己在前线带兵打仗就从来没担心过后路。

还有他一手操办了设立茶法、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鱼税等等,正是有如此之多的功劳,因此自己才会在旨意中说他是汉之萧何,乃大明开国第一功臣!

回想起这些,就算杀官如同杀鸡一般不会手软的朱元璋,不由得也是有点感触!

于是,朱元璋在沉默了一会之后,开口说话道:“朕再出最后一道考题,你们且听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