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 重华宫门彻底封闭 东吴郡王奏请废帝(2/2)
try{ggauto();} catch(ex){}
夫君最近窝在家里,就抱着这些报纸反反复复地看,您是从里面看到黄金了,还是看到美人了?”
杨埙无奈地回道:“哎,本想着好容易做完了献给恭让皇帝的寿礼,可以在家里歇上一阵子。
偏偏却又生出了巫蛊之祸,我那屏风上的万佛贺寿,所有写佛字的僧人全被抓起来了。
真是罪过,也就是当今子并不想搭理我们,不然咱们也早被抓进去了。”
李氏又劝慰道:“圣上仁善,夫君替齐王府做了两次屏风,得到了那么多工钱和赏赐。
我看夫君不如去接楼坐坐算了,一来吃顿好的,再听听曲、看看歌舞,也散散心;二来,那里消息灵通,也有人讨论时政,比您一个人在家里盯着报纸闭门造车强多了吧。”
杨埙摇摇头,琢磨了半晌,又摇摇头:“哎,算了,夫人得对,集思广益强于闭门造车。
花点银子就花点银子吧,该不,那接楼的消息,比报纸还灵通,而且极少出错。去到那里的客人,非富即贵,只听着他们讨论讨论,也能大有裨益。”
等杨埙赶到接楼时,就发现没到饭点,里面早已经满满当当,全京城的权贵都急于知道巫蛊之案的最新消息。
等了大半个时辰,杨埙运气不错,有十几人先后离开,这才排到自己,终于进入楼中,找了个最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
同桌众人,正激烈地讨论着。杨埙听了一会就懵住了:东吴郡王竟然上疏提议废帝?这都什么时候的事情,也太疯狂了吧。
坐在杨埙旁边的一位年轻人笑道:“兄台不必吃惊,这位东吴郡王今日午后才上的奏本,咱刚要吃晚饭,接楼就将消息传了出来。
你看看,接楼中热闹成这样,全是讨论废帝之议的。”
杨埙回道:“敢问兄台高名上姓?”
年轻人笑道:“不敢不敢,弟王琰,原是庆府伴读,如今在京师准备参加恩科乡试。”
“失敬失敬,预祝王兄金榜题名,恩科高郑”
“敢问兄台名讳?”
“在下杨埙,是一名漆匠。”
“莫非兄台就是为锦衣卫袁彬仗义执言的那位义士?”
杨埙现在也是京师的名人了,只要报了名号,就有人知晓。
二人相互客套了一番,杨埙便向王琰请教朝局时政。
王琰笑道:“圣上兴起义兵,收复了安南,攻灭了麓川,据缅甸、孟养等土司之地,也即麓川王国全盛时期的势力范围,也全部被收归大明所樱
如此功业,有承袭太宗之志、中兴大明之象。
东吴郡王有句话的极为在理,无二日,国无二主,若总是这样不明不白地二圣并尊,只会横生枝节。
到了正统朝后期,内忧外患,兵连祸结,实在是太需要一代英主来结束这个乱世了。”
杨埙闻言皱眉,连忙问道:“那京师人心如何?这废帝之议最终真的会被朝廷通过吗?”
王琰回道:“人心,在可与不可之间。虽然大部分人不赞成废帝,但没有几个人会因此而以命相抗的。能怎么样,最多茶余饭后发几句牢骚而已。
真正能决定最终结果的,还是恭让皇帝的‘衣带诏’。
如果那些衣带诏,已经被一封不少地截获了,不定恭让皇帝还能保住位分。
但如果有漏网之鱼传到了瓦剌手中,恭顺王火儿忽答以‘衣带诏’举事,起兵再次入侵大明,那时废帝,恐怕京师百姓就再也无话可了。”
“可是衣带诏不都已经被截获了吗?”
王琰笑道:“东厂在重华宫搜查当,那些衣带诏被截获了。但之前几呢,有没有从重华宫传出什么东西?不只是藏在绣品里的手诏,也可以藏在别的东西里传出去啊。
据弟所知,当时重华宫的防卫并不严密,有心之人夹带些东西,并不是多大的难题。
尤其是瓦剌的使团,当时就在京中,不定他们已经拿到恭让皇帝的亲笔诏书了。”
杨埙听王琰分析的有理有据,已信了七八分,便连忙问道:“那我一家岂不要被牵连,我自己也就算了,但是拙荆无辜,我不忍她受此无妄之灾。
要不我回去休妻算了,如此一来,即使出了事情,也不会牵连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