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 太后试探改易太子 皇帝钦点殿试前六(2/2)

本科进士一共二百零一名,其他排名都遵从内阁和礼部给出的结果,但是前六名得由朱祁钰自己定。

毕竟北京保卫战不能白打,自己积累了这么高的威望,现在不用还等什么时候再用。

首先朱祁钰毫不避讳地取中王越为状元。

历史经验骗不了人,这个选择在眼前的大臣看来有些过于激进,但从朱祁钰的角度来,却是非常稳妥的。

王越百分之百会成才,而自己则百分之百会成就慧眼识珠的美名。

榜眼之位,朱祁钰则选择了余子俊。这个没啥的,就纯粹依靠朱祁钰自己对于考生们的答卷和履历进行判断了。

探花之位,朱祁钰选择了高瑶。探花嘛,肯定得选个风度翩翩少年郎啊。高瑶潇洒俊逸,文采清奇,又是历史证明过的景泰朝忠臣,自然是朱祁钰最心仪的探花人选。

二甲的前三名,朱祁钰依次选择了王献、盛颙、马文升。

剩下的,便依内阁给出的名次而定。

王文等人也没多什么,皇帝决定状元、榜样、探花,本就符合惯例。多定个二甲前三名,也无伤大雅。

于是王文带着众人一起下跪,山呼万岁,向皇帝道贺。

然后这次科举便算正式盖棺定论了。

接下来,便是放榜。

三月二十四,抢在朱祁镇从大同动身的前一,礼部正式放榜。

这景泰朝第一届科举,有个鲜明的特点:新科进士整体上极为年轻。

一共二百零一人高郑

其中三十岁以内,一百二十一人。

四十岁以内,七十二人。

四十岁以上的,仅仅十人。

年纪最大的进士,仅仅四十五岁。

这届科举,应该算是开了先河了。

后面应该也不会再有如此明显的进士年轻化倾向了。

朱祁钰自己推测,应该是内阁为了迎合自己的想法,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不过也可能跟王文、江渊、黄溥、何宜太年轻有关。

这些人作为考官,选出相对年轻的进士,才更容易长期保持影响力。

毕竟主持会试、殿试的机会,一辈子可能最多也就一两次了。

朝廷也不可能让某几个人没完没霖主持会试、殿试。那样太容易产生出实力过强的权臣。

这点朱祁钰倒是能够理解,而且自己也希望能选出一批年轻有为的进士出来。

这一届的进士,基本上就是景泰朝的中坚力量了。

景泰五年及以后的进士,等不到他们彻底成长起来,自己已经退位让贤了。

三月二十五日,一早。

朱祁镇在一帮重臣的簇拥下,登上辇车,踏上了返京的最后一段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