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快意不得(1/2)

大明公务员第二十九章快意不得第二十九章快意不得

天子亦为不得快意事,何况何夕?

何夕满心不痛快。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姚广孝说的对,甚至姚广孝一些话,没有说出来,但是他也能感受得到。

那就是,其实儒学就好像一个幽灵一样,他不是一个实体的敌人。不是杀一个人,杀几个人,乃至于杀几十万人就能终结的。

不要说别人。就是他麾下的这人,很难说不是儒生出身。杨震对儒学恨之入骨,根本原因是因为他知道,他的身后名,眼前事,不可能在儒学体系之中得到承认。

所以才竭力反对,但是这本质上,何曾不是对儒学承认。

即便何夕用了很多手段来分割儒学的各种权力。但是不得不承认,一字之褒贬,言传千古,这一项权力,还没有完全从儒生哪里夺过来。

这也是很多人在意的事情。

何夕转过头看向杨士奇,说道:「士奇,你对这一件事情怎么看?」

杨士奇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大人,天下久战方定,实在不应该再生事端。所谓穷寇勿追,而今此辈,已经是穷途末路,待其自毙可也。如果逼得太紧,下官担心出了什么事情,于上上下下都不好交代了。」

何夕嘴角微微一笑,说道:「不错。」他满腹心思在内心之中打了一个转,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何夕内心之中,是不是这样想的都不重要的。重要是杨士奇这样想的。

何夕麾下也是有派系的,叶沈代表的是何夕在军中的势力。杨震等人代表何夕在经济领域的实力,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影响力。毕竟,张宗德是杨震的女婿,杨震自然将女婿给代表了。

而杨士奇代表的是什么?不是别的,正是国子监派系。传统的文官派系,也是大明中上层的文官力量。

是的,杨震很明白,他在大明上层其实是一个异类。在何夕下台之后,他也很难留下来了。本质上,杨震是何夕的私人,而不是大明朝廷的大臣。

而杨士奇就不一样了。

杨士奇与这些士大夫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不可调和的。更重要的是,杨士奇在内阁这几年,协助何夕处理庶务。而何夕事务繁忙,更多心思放在制度上,与对南方的战事上,很多事情都是杨士奇处理的。

这几年杨士奇也算历练出来。

虽然他还在何夕麾下,但是班底已经成了。

更不要说,何夕任满就要走。杨士奇可没有想走的意思。而且杨士奇的功劳,也不足以让他在海外有封地。更重要的是,杨士奇可没有想过离开权力中心。

何夕很明白杨士奇的心思,杨士奇一定是想当一当首辅。

对于杨士奇这个心思,何夕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但是杨士奇想做这一件事情,不是杨士奇自己一个人想就行了。必须有朱雄英点头才行。

想要朱雄英点头,杨士奇的事情就要做到前面,总不能等何夕卸任之后,才却讨好朱雄英。那就迟了。

只是这就很考验政治智慧了。

杨士奇必须在何夕与朱雄英之间做好权衡,毕竟何夕能决定他的现在,而朱雄英能决定他的未来。

杨士奇这种微妙的心思,何夕其实能品味出来的。

何夕能够理解,但是却依然觉得不舒服,人还没有走,茶就凉了。

但是政治就是这样的。杨士奇为了自己未来做打算,无可厚非。

所以杨士奇这一番话,背后权衡过很多东西,他觉得大概是所有方面都能接受的结果。

是的,经过了数年鏖战,各种风雨,很多人都厌倦了。一句话,人心思定,特别是朱雄英,他喜欢这一场大会能

够和和美美的结束。对一些变法的想法,已经不怎么在乎了。

这不仅仅是朱雄英的想法。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自从何夕秉政以来,天下变化已经太多了。让很多人应接不暇。难以适应的岂止是江南的士大夫们,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这也是人之常情。

人都是惰性的。

一个有人拖延症,一个国家,有因循苟且之心态。都想将事情往后退,就好在债务上限这东西,好像推到明天,将来就不会为难了。

当然了,最少现在不会为难了。

这也是何夕最终放弃权力另外一个原因。

大势如此,运来天地同借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强如朱元璋,思量良久,才能以一场连绵数年的大战,伤亡上百万人,消耗无数物资的战争来推进变法。

而今天下一定,变法的迫切性没有了。而且何夕已经改变的够多了。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