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人选(1/2)

朱雄英怄着气拼命算账,而何夕的奏报,也飞过千里。到了朱元璋的御案上。里面的内容,不过是汇报叶旺之死,请身后事抚恤,还有就是辽东设县的可能。

朱元璋看了一眼,也是叹息一声。

说实话,叶旺这个人。朱元璋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他却知道,叶旺与他年龄相差不大。算是同龄人了。朱元璋的叹息,并不是为叶旺而叹,而今是为自己叹息。

岁月催人老。纵然是皇帝又如何?

随即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密奏。却是何夕在辽东种种作为。特别是空手套白狼。转了一圈,就令数以百万计的资金,到了自己手中。

朱元璋吃惊之余,也很是警惕。

这今日何夕能用这个办法放在正道上用,将来就会有人将这个办法走在邪路上。

到时候,牵连的人可就多了。

虽然民间也不是没有什么邪教,骗人钱财。但是像这么大规模的事情,是从来没有过的。

不过,这是将来的事情。

朱元璋要处理的是眼前的事情,经过朱元璋半年的梳理,与镇压,还有幕后的交锋,遍布整个南方的清丈案,也算是进入尾声了。虽然不敢说全天下的田亩都已经登记在册了。

毕竟在这个技术条件之下,似乎有些不大可能。

但是全部登记的已经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了。

朱元璋也不求最后一点了。

毕竟,在经济学上有边际效应,并不是投入越多,产出越多的。过了某个边际,甚至会出现投入越多,产出越少。

朱元璋未必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却知道这个现实。

这最后剩余的,要么就是真正的达官显贵。比如徐达家的。要么就是边边角角,山沟里面,不知道怎么得有一块平地。平日管理都费事,正登基上去,今后收税都是一个棘手的事情。

甚至能逼死人命。

于是,朱元璋就要将清丈这一件事情缓缓地收尾。

这一件事情虽然结束了。但是朱元璋还不能立即对其他方面动手,毕竟,做事情也是需要节奏的。一张一弛。总要给下面人一些喘息的机会。

此刻,朱元璋已经有精力投放在东北了。

朱元璋将这些奏疏递给太子朱标,说道:“你觉得怎么样?”

太子沉默片刻,他最关注的是,在何夕主持之下,辽东产出物资,如果何夕今年要完成一千多万两货物的生产计划。就要生产,近千万匹布,数十万石盐,钢铁,大木,船只,纸张。等等。都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这让太子触目惊心。

因为辽东之前,在财政上是年年亏损的。

否则也不会让后方年年补充粮饷了。

而何夕这一去,对辽东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太子不是腐儒,他是政治家。他太清楚,这一些货物与后面的数字,能做什么事情了。现在的辽东,自然比不上江南物产。苏样风流,但是按照这个发展速度,估计用不了多少天,就是另外的样子了。

太子深受震撼之余,也不得不怀疑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儒学,真的已经不行了吗?

随即,太子暗暗摇头。

他不觉得。

打天下与坐天下是两回事。

未来的学说,未必不对。但是万万不能这么激烈。因为这会影响到大明的根基的。毕竟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当年父皇招徕天下富户。各种妥协,让天下地主认为大明是正统,才算是坐稳了江山。

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