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未来的学生们(1/2)

,大明公务员

第二十五章未来的学生们

“练兄,刚刚得到的消息。朝廷建立明鉴堂,”黄子澄说道:“陛下令何夕掌管,另设分院,从国子监之中选拔弟子,不论是那一堂的监生,都可以报名。”

“子宁,你有兴趣吗?”

练子宁说道:“此事当真?”

黄子澄说道:“真的假不了。告示都贴出来了。”

练子宁说道:“我自然感兴趣了。我决定报名。”

黄子澄却没有练子宁这般干脆利落。有些犹豫地说道:“练兄,你难道没有听过传言吗?”

练子宁说道:“自然是听过的。我虽然没有你消息灵通,但也不是瞎子聋子,整个国子监都传遍了。我岂能不知道?”

黄子澄说道:“他们说何夕不是纯儒,心思狡诈,他的学问,也是功利之心太重,偏向永嘉之学你,学问不纯。而且仗着有陛下支持,对宋老夫子很是不敬。人品也不好。你好要学?”

宋讷在国子监学生这里,且桓鲇志从峙碌男蜗螅宋讷固然严酷,但是在6瞪献サ媒簟u饽晖罚严蕋龈咄降睦砟畲永淳陀校也没有觉得不对

练子宁说道:“何夕是不是纯儒与我有什么关系?圣人之为学,转益多师。再者这番话的人,本身就有问题。来国子监,是为官而来,还是为学而来?”

“为官而来,则何夕所讲之道,都是经世济用之大学问,说一句犯忌讳的话,简直是帝王南面之术。为国之学。既然是为官,只要想成为朝廷重臣,那不可不学。如果为学而来,那就简单。儒者以不知为耻。真正的儒者,可不是仅仅谈几句心性之学,而是天下诸般事物,可以不精。不可不知。只管问。此学问我知不知,而不该为此人人品如何?”

“那前程怎么办?”黄子澄叹息一声,说道:“我说不客气话,大家来国子监,也都奔前程来的。这明鉴堂是培养史臣。但是朝廷需要多史臣。如果去了明鉴堂,会不会今后就一直修史了。这也是大家所顾虑的事情。”

修史对国家是大事,对主持修史的人。也是大名声。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参与的人来说,就不好办了。大抵很多人不知道,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是有一个资治通鉴书局的,里面有一批人参与的。但是千载之下,世人只知道,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而其他参与进去的人,不能说没有人知道。但知道的人委实不多。

或许有人觉得,不得名声,得实惠也好。

但是修史是清贵的官职,有什么实惠?更不要说大明官员的俸禄不高。专司修史,很有可能是坐一辈子的冷板凳。

练子宁沉吟片刻,说道:“不管了。朝闻道,夕可死矣。其他的事情,到时候再说,我已经有很多问题要问何大人了。”

黄子澄见状,叹息一声,说道:“罢罢罢。算了。我舍命陪君子了。”

练子宁,黄子澄这样的人,是国子监之中的尖子生。对于他们来说,学问本身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他们虽然也是儒生,但是位置不同,所想的也很单纯。学派之间的争斗,根本没有放在他们心上。

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是很容易别的学说,吸引提桶跑路的。

当然有对明鉴堂,心向往之的。就有对明鉴堂不屑一顾的。

------

“爹,”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即便一身深衣,身上也挂着好些玉佩。叮叮当当作响,他满脸无辜地说道:“我干嘛去听那何夕上课。何夕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身上这些玉佩都给我摘下来了。”另外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见自己儿子这个样子,忍不住皱眉说道:“你是去上课的,带着些累赘作甚?”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