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历史(1/2)
,大明公务员
第十二章大历史
这些细节之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与史学没有关系,而是物候学的内容。放在古代,大抵是训诂,或者博物学方面的东西。但是何夕而今讲的时候,当史学内容来讲,下面的监生们,自然将他当成史学内容来听。
毕竟,这年头并没有详细的学科分类。自然是何夕随意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了。
等何夕讲完,太阳也西斜了。
何夕也暗自松了一口气。三天备课,将自己并不是太熟悉的东西。弄得通透,对何夕来说,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好在经过十几年的读书,何夕的学习能力还是可以的。
一番突袭学习之下,在这些人面前总算是没有露馅。
此刻讲完了。他才能轻松一会儿。
此刻何夕背后的黑板上,那张图表早已收起来了。黑板上,有着这样那样的图案,最醒目的是无数个圆套娃一般叠在一起。这就是何夕画的树轮,讲解气候对树木的影响,以及天气越寒冷,树长得越慢,树轮之间缝隙越小这个道理留下来的。
何夕说道:“好了。下面是提问时间。”
而今不复上午时的冷清。几乎一瞬间,无数手臂从四面八方伸出来。连窗户外面,门外面也有无数人伸出手臂。
何夕对早上提问的练子宁有印象。依旧让练子宁来回答。
练子宁问出了几乎所有人想问的问题,说道:“先生,您觉得气温与历史朝廷变迁有联系吗?”
何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两汉人口最多的时候是六千多万,之后唐代人口最多的时候大概是五千多万,两宋人口最多的时候大抵一点四亿。每当战乱之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到最后人烟稠密,然后一场大乱。土地是有限的。人口增长是无限的。子又生子,孙又生孙,土地产出有限,人口无限,是不是当土地不足以养人口的时候,就天下大乱了?”
这问题,将所有人问得一愣。https://
很多人都冒冷汗了。因为他们觉得何夕说得太有道理了、
何夕用粉笔,在黑板上打了一大大x。说道;“研究历史,要大历史观,要有时空观。纵观千年,横观八方,从时间空间上把握全局,能见天下,方能见一隅,能见千秋,方能见一时。此其一也,有明白,历史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很多事情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每一个历史事件,背后的问题都很复杂,甚至有些人一念之间,就是两个历史走向,但此人之一念,却非我们后人所能知道的。”
“回到刚刚的问题,气温变化与历史变迁有关系吗?”
“或许有吧。我只能这样会回答你,因为我们学历史的人,决计不能信口开河,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决计不能想当然耳。我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个课题上了。至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你们自己去解答吧。”
“不过,即便有关系。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联动,也不会仅仅有气候变化这一个原因的。”
何夕不是学历史的。此刻说嗨了,就真以为自己是历史专业毕业的,其实他说的很多地方是有出入的。
比如何夕此刻说大历史,与后世大历史的概念也是有出入的。相当于后世历史的综合性。只是何夕自己不知道。他只是自己给的定义。
不过,在这里,何夕就是新史学的开山鼻祖,他想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掌握了史学的定义权。自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也是何夕的快意所在。
“先生,气温计该如何做?”
“先生,您觉得南富北穷,是有气候差异有关系吗?”
“先生----”
无数问题向何夕砸了过来,何夕仅仅回答了四五个。就不回答了。因为何夕发现他如果一直回答下去,估计明天也回答不出来。
try{ggauto();} catch(ex){}
只能结束了提问,准备离开。
国子监监生们也不敢拦何夕的路,只能目送何夕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